失控玩家

科幻片美国,加拿大2021

主演:瑞安·雷诺兹,朱迪·科默,乔·基瑞,里尔·莱尔·哈瓦瑞,塔伊加·维迪提,乌特卡什·安邦德卡尔,查宁·塔图姆,休·杰克曼,道恩·强森,克里斯·埃文斯,约翰·卡拉辛斯基,蒂娜·菲,卡米尔·科斯塔克,布丽特妮·欧德福特,肯尼斯·以色列,亚历克斯·崔贝克,劳拉·斯宾塞,马修·卡德罗普,迈克尔·陶,野村祐人,Raj Jawa,何塞·冈斯·阿尔维斯,欧文·伯克,加布里埃尔·洛莱斯,雷吉纳·托芬,珍妮尔·费格利,泰特·弗莱彻,香农·哈特曼,金伯利·豪威,Mark Lainer,Mike Devine,亚伦·W·里德,S

导演:肖恩·利维

 剧照

失控玩家 剧照 NO.1失控玩家 剧照 NO.2失控玩家 剧照 NO.3失控玩家 剧照 NO.4失控玩家 剧照 NO.5失控玩家 剧照 NO.6失控玩家 剧照 NO.13失控玩家 剧照 NO.14失控玩家 剧照 NO.15失控玩家 剧照 NO.16失控玩家 剧照 NO.17失控玩家 剧照 NO.18失控玩家 剧照 NO.19失控玩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16:27

详细剧情

银行出纳员盖(瑞安·雷诺兹 饰)发现自己其实是开放世界电子游戏中的背景角色,于是决定成为英雄,并改写自己的故事。现在,在一个没有限制的世界里,他决心以自己的方式拯救他的世界,以免为时过晚。

 长篇影评

 1 ) 想象另一种结局

01

在我看来,《失控玩家》的最大亮点不在视效和想象力,而在于:它对虚拟世界抱持一种平等的态度。

大多数电影都认为虚拟世界是危险的,是让人沉迷也令人空虚的。比如那些被拿来和《失控玩家》比较的电影,《楚门的世界》《极度空间》《黑客帝国》……无一例外,都在用虚拟(虚构、虚幻)世界的“假”来反衬现实世界的“真”。

《失控玩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告诉我们:虚拟世界也是另一种真实。活在里面的人,也能活得挺好。

这也正应了“后AlphaGo”时代,人们对于科技已有了更深的敬畏。

《失控玩家》被普遍认为借鉴了《楚门的世界》等电影。

这部电影的第一主角盖伊是游戏里的NPC。他原本过着代码设定好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叫米莉的女玩家,为了追随米莉,盖伊改变了既定的行动轨迹,并渐渐领悟爱与自由。

整部影片实际就在讲述盖伊的“成人”之路,是他面对虚无的世界,因爱而焕发出的一种存在主义式的觉醒。

而这也是《失控玩家》最不一样的地方。

在这部科幻片里,没有“技术恐惧症”和“AI造反”的戏码,你看到的是虚拟与现实的和谐共处,以及“造物主(人类)”对“所造之物(AI)”的一种近乎同类的情感。

它是一场有关“AI成人”的生命礼赞。

《失控玩家》中盖伊觉醒后没有野心要争夺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人们也没有消灭AI的恐惧。

02

如果影片能沿着这个思路执行到底,将是一部表达完整且有新意的作品。但很可惜,结局露怯了。

在轰轰烈烈的赛博恋情之后,米莉最终选择回归现实,与创业伙伴键盘相拥而吻。这个结局并不难猜,尽管影片对此缺乏足够的铺垫,但从一些零星的细节还是可以看出,米莉与键盘早就互有好感,相爱只是早晚的事。

然而,这个看似花好月圆的安排却成了电影的最大败笔。

为了让米莉的选择显得更加合理,主创们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反转:盖伊之所以会对米莉一见钟情,看似是一次爱的觉醒,其实是因为键盘把自己对米莉的爱编码在了盖伊的身上。正如盖伊所说:“我只是一封寄给你的数字情书,而写下这封信的人就在你的世界。” 乍听起来,这挺浪漫,但细想想,极其残忍。因为它在写就甜蜜结局的同时,也抹杀掉了盖伊的成人之路。

盖伊觉醒后的行为究竟是自发的,还是程序设定的?

这个工具人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摆脱掉了工具人的命运,到头来却发现,他仍然只是一个工具人;他所谓的自主意识,不过是被程序员赋予的又一连串规定动作;他在虚拟世界里赴汤蹈火,险些丧“命”,换来的也只是现实世界中一对情侣的轻轻一吻。

这太让人沮丧了。

03

那么有没有更理想的结局呢?

当然有。

在我心中最理想的结局应该是:米莉选择和虚拟世界的盖伊在一起。

这不仅很浪漫,也更贴合整个剧作的逻辑。因为这部电影讲的就是盖伊因爱上米莉而觉醒,如果米莉最终能以爱回应,从而圆满了盖伊的成人之路,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你可能会觉得,真人和AI跨界相爱,这事儿多少有点不靠谱。

但爱情的本质,或者说其动人之处,就在于它可以跨越世俗的障碍和偏见,从而成就自身。

真人和AI相爱,才是真正大胆的结局。

那些经典爱情莫不如此。罗密欧与朱丽叶跨越的是两大家族的世仇;梁山伯与祝英台跨越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禁锢;而Jack和Rose跨越的是穷小子与富家女的阶层差异……

而现在爱情电影越来越难拍,也是因为随着现代人经济与意识的越发独立,上述种种障碍都已经不再成为障碍了。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同性爱情片还能大行其道,正是因为同性之爱在很多国家仍是不可触碰之痛。

那么,跨越虚拟与现实界线的爱,又有何不可?

其实,好莱坞鬼才导演斯派克·琼斯在《她》里已经拍过了。《她》借着一个男人爱上AI的故事,讲述了现代人的社交无能与注定孤独。它实际表达的是,AI终究不是人类,既无法满足人对于爱情的独占欲望,也无法提供低于精神的肉体上的亲密,于是这场赛博-柏拉图式的恋爱,只得以失败告终。

《她》讲的是人无法和看不见摸不着的AI相爱。

《失控玩家》原本很有机会拍成一部反面的《她》,它可以大胆承认,当一个AI具备了爱人的能力时,那么摆在这份爱面前的障碍,就不再是“人机有别”,而只是世俗偏见。 如果米莉可以冲破偏见,勇敢走到盖伊的面前,对他说:“不,你并不是一封情书。我爱的人,就是你。”

这难道不更是一种奋不顾身的浪漫吗?

只可惜,《失控玩家》眼看就要走到终点,却又折回了老路。

04

终究还是太过保守了。

不只是《失控玩家》,在最近的几部好莱坞大片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创作上的保守性。明明有一个很颠覆,甚至带有一定冒犯性的创意,却还是会被拉回到一个传统的、安全的结局中。

《黑白魔女库伊拉》讲的是一个女魔头的成长史,讲库伊拉如何被内心的恶魔人格占据。但最终,主创们还是要让她楚楚可怜地对朋友说出:“你们是我的家人,你们是我的全部。”最后还让她真的回归了“家庭”。

《X特遣队》塑造了一群大反派结成的恶人联盟,但在一通R级血浆片的腥风血雨过后,这群恶人不知怎么突然“改邪归正”,大义凛然地当上了救世的英雄。

坏人反派当电影主角,于是反派也得变成正面英雄。

并不是我见不得大团圆结局,欣赏不了正能量。只是这些影片明明穿着奇装异服,摆出一副特立独行的姿态,却又在最后一刻胆怯,做回了三好学生。这实在有些分裂。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主创们不够果敢。他们担心步子太大,观众接受不了,所以他们只敢给一个惊喜的开始,然后见好就收。

这就陷入了一种“左右互搏”式的尴尬。如同《失控玩家》里的那个桥段,主创们刚刚还在大肆调侃“好莱坞大厂靠IP续命”的保守思维,转头又忍不住把美国队长的盾牌、绿巨人的拳头搬出来,再消费一波IP红利。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观众们早已做好准备,创作者也不妨大胆一些,领先于观众的期待,去想象另一种结局。

不过,我们还可以看得更远一些。

虽然《失控玩家》依然在市场和创作惯性的裹挟下做出了妥协,但与之相比,它在科幻片框架下做出的突破也许更有价值。

这一价值就在于,它是第一个把AI和人命看得同等重要的作品,并且它真的通过一个虚拟人物,与观众建立共情,把这种更彻底也更具现代性的“众生平等”的表达给完成了。

虽然有遗憾,但瑕不掩瑜。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枪稿」。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子戈说电影

只写不一样的深度影评。

 2 ) 「失控玩家」观后:太进步了,顶不住啊

文 | 阑夕

盛誉之下,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一度被评价为是写给游戏迷们的一封情书,但是毋须过于苛刻也能察觉到的是,斯皮尔伯格本人大概不是一名游戏玩家,所以他的这部电影尽管融梗无数,也让每一颗彩蛋都师出有名,却掩饰不了正片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特效更华丽版本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本质。

显然,三年之后的「失控玩家」成功克服了这种疏离感,那封情书更是直接被埋到了剧情里,当着所有观众的面塞了一嘴狗粮,没有宅男能够拒绝这份稍微操作不当就会尴尬到社死的浪漫主义,而全片对于游戏文化的致敬,也不再是版权堆砌式的报菜名,比如漫威那张标志性的盾牌被选出来,再紧跟一个克里斯·埃文斯大吃一惊的镜头,就会让人感慨二十世纪福克斯认了迪士尼这个爸爸实在是幸福如斯。

毫不夸张的说,「失控玩家」和「头号玩家」之间,隔了一百个「无敌破坏王」,作为元宇宙的大型宣传片,也是相当合格的。

然而,夸赞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倒不是要开始批判商业电影缺乏深度——这种缘木求鱼的路数是很多职业化影评的标准模板——我只想对「失控玩家」费尽心力定义游戏的逻辑表达厌恶。

从哪里说起好呢,好莱坞的进步主义者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为少数族裔恢复权利,他们充满热情和正确的将这份情感继续投射到那些虚构出来的生物身上,比如「第九区」里被抗议糟糕收容环境的外星人,或是「侏罗纪世界」里不惜放归自然也要挽救的恐龙们,「西部世界」里被当成游客玩物的机器人,还有「水形物语」里和清洁女工谈情说爱的惊悚人鱼。

到了「失控玩家」里,试图赋予权利的对象甚至演变为所谓的「人工智能生命体」——我现在依然会震撼于这个概念的神奇构造——所以,为了拯救游戏里的NPC,那些试图剥夺它们权利的形象,比如游戏公司的老板,以及寻求刺激的玩家,都被丑化得无以复加,连升级游戏版本的操作,也被等同于谋杀活在虚拟世界的这些代码。

而这一切设定都建立在影片里隐约透露出的那股游戏行业祖师爷味儿,上来就给游戏品类划出三六九等,以「侠盗猎车手」为原型的「自由城」是道德败坏的,甚至连玩家都是令人恶心的暴力狂,而「无限人生」这种沙盒养成类游戏才牢牢占有道德高地,必须主角光环拉满。

这是典型的进步派作风,出于难以直接挑战自由传统的掣肘,他们往往不会公然禁止某项活动,但是含沙射影的羞辱那些不够进步的人或事,这真的是太顺手了。

指控电子游戏的暴力性,一直以来都是进步派的主流声音,「失控玩家」的剧本创作恰到好处的拉直了那根优劣链,投射到现实之后也很容易找到参照物,像是「我的世界」「动物森友会」属于人见人爱的好游戏,而「黑道圣徒」「看门狗」则是下三滥才玩的坏游戏。

我当然不会说「我的世界」和「动物森友会」不好玩——我自己曾经就很是沉迷其中——只是这种捧一踩一的心机过于鸡贼,也暴露了影片的深层主旨:看起来是在取悦游戏玩家,实际上充满了那种熟悉的我是为你好式的说教。

我也不相信真正热爱电子游戏及其文化的导演或是编剧会选择通过污名化一部分类型的游戏来为另一部分类型的游戏戴上王冠,事实上,如此迫不及待的划清界限,相当生动的自证了游戏只是用来达成叙事目的的利用工具罢了。

「岛上的艾尔迪亚人才是恶魔,岛外的艾尔迪亚人是无辜的」,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样的表达必然是政治化的。

游戏意味着人类想象力的边界,玩家的需求同样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的,有人喜欢钓鱼种菜,有人热爱经营建造,有人迷恋角色扮演,有人投入兵器战场,在成千上万个虚构世界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这才是游戏的价值和魅力所在,但是总有那么一股力量,会想要凌驾于这种自由选择之上,让玩家为自己选择的游戏内容背负道德压力。

「忍者龙剑传」的制作人板垣伴信说,他只是把所有人都热衷的事物都放进了游戏里——暴力、花朵、女人、友情还有死亡。我们之所以可以在游戏里放飞自我,无论是把车开到200码还是砍掉一只兽人的脑袋,是因为它不能对现实世界造成影响,更不会关联你的品格和性情,将之混为一谈的,都是在扼杀人性本身。

从这个角度来说,「失控玩家」根本称不上是对游戏业发出的什么情书,相反,它带有极其浓烈的反游戏的意志。

在带领NPC们罢工的时候,女主角告诉他们,在现实世界里,不会每天都有劫匪来抢银行,更不会总在城市里上演枪战,所以,为了满足玩家们的「兽欲」而不得不按照程序要求一次又一次被粗暴对待的NPC们是承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必须配合Guy推翻资本家的无良统治。

真的,这味儿太冲了,也非常符合进步主义者对于客观世界的期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真的这么想要投影现实世界的话,我可以多讲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2019年,德克萨斯州接连发生数起枪击案,有媒体说凶手可能是在模仿「使命召唤」作案,很快的,沃尔玛下架了所有电子游戏,以割席来表达不忤逆进步主义者们的态度。

但是同时呢,作为全美最大的枪支零售商,沃尔玛依然在货架上摆放着各款步枪。

为了杜绝枪支暴力的问题,你买不到枪战类的游戏,但是依然可以买到真枪,还有比这更加讽刺的画面吗?只能说游戏厂商们没有步枪协会的政治势力,总是免不了扮演那颗被捏来捏去的软柿子。

我甚至怀疑,为了那份过度的隐喻,「失控玩家」把自己都给绕了进去。

比如「自由城」,因为作为反面教材,它应该是展现出一款坏游戏的特征,女主角也在登场时开门见山的说了,她讨厌这款游戏,玩的原因只是为了找到剽窃代码的证据。

但是⋯⋯除了她的主观评价之外,「自由城」在电影里的亮相却没有那么糟糕,这当然是因为其场景需要承载绝大部分篇章的剧情,所以导演也不能把它表现得过于贫瘠,这就有了那种格外别扭的矛盾感:

按照设定,「自由城」必须是一款粗制滥造的游戏产品,但是因为大受欢迎,又必须能够吸引很多玩家留驻,并向银幕面前的观众呈现虚拟世界的代入感,于是不得不被赋予了可以容纳各种华丽特效的玩法,然后大家就会明显察觉到,「自由城」好像还挺好玩儿的,这又和影片的最高主旨发生了潜在的冲突。

可以看得出来编剧是有在找补这个矛盾感的,Keys在知道了Guy是自己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之后恍然大悟,说难怪这么多人喜欢「自由城」这款烂游戏,就是因为它足够真实。

但这依然说不通。Guy的觉醒是在和Millie遇到之后才发生的,但「自由城」在此之前就已经火了,Millie甚至都能背出每一个NPC的台词,这也说明NPC们都还和其他任何游戏里的一样,没有分支思维的演化,所以Keys的内心加戏是不成立的。

这种强行灌输的痕迹贯穿了整部影片,最开始告诉观众,「自由城」挺烂的,然后看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观众们却会发现「自由城」还蛮有趣,接着电影剧情又以第三人称播报,「自由城」的续作惨遭滑铁卢,玩家骂声一片,老板抱头鼠窜,正义终于战胜邪恶,大家都去了Keys和Millie开发的独立游戏「无限人生」,只是如果还是按照设定,「无限人生」是一个纯粹的沙盒游戏,其核心玩法是玩家在里面观察有人工智能编写出来的NPC们是如何进化的,然而这真的会让观众们感觉到好玩么,我很怀疑。

我的意思是,进步主义者们完全可以端着一盘素食沙拉出来,说它营养均衡,健康养生,保护地球,都没问题,但是硬是要说它比隔壁的炸鸡薯条还要好吃,这就很伪善了。

这也是我对「失控玩家」最大也是唯一的失望。

 3 ) 《失控玩家》你不知道的10件事

1.狼叔休·杰克曼、巨石·强森、约翰·卡拉辛斯基(《寂静之地》)、蒂娜·菲(《jian女孩》)等人都有客串配音。

休·杰克曼是开头为女主提供线索的玩家:

休·杰克曼饰

巨石·强森饰演一名银行劫匪,约翰·卡拉辛斯基饰演一名玩家,蒂娜·菲则是“吸尘器老妈”。

片场照,巨石·强森

2.导演邀请美队#克里斯·埃文斯#客串时,美队正在拍摄《捍卫雅各布》。

美队称我很乐意出演,但实在抽不开身,10分钟能搞定的话我就去。

导演说OK!于是剧组一切就绪,美队来到片场,屁股都没坐热就搞定了他的镜头,整个过程不到7分钟。

幕后花絮

3.最后的反派Dude的扮演者其实是专业的健身达人Aaron W Reed,只是把瑞安·雷诺兹的脸换了上去。

Aaron W Reed

4.反派安托万扮演者塔伊加·维迪提是《雷神3》的导演。

《雷神3》片场

《雷神3》片场

瑞安·雷诺兹和塔伊加·维迪提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两人曾在《绿灯侠》中饰演一对好基友。

《绿灯侠》

拍摄《失控玩家》时,女主朱迪·科默称塔伊加·维迪提是个天才和表演狂魔,即便喊了cut他还能演15分钟。

幕后花絮

5.《失控玩家》曾是2016年Black List(每年优秀剧本都会被列入业内“黑名单”)中最终欢迎的剧本之一。

黑名单网站

2016年黑名单

《失控玩家》的故事其实是1982年《电子世界争霸战》的升级版。

《电子世界争霸战》

《电子世界争霸战》讲述的是个天才程序员,他曾经开发的游戏软件被前同事盗取,为了证实那是自己的作品,他试图进入前同事公司的主控程序MCP,却被吸入钳制MCP的程序Tron的空间中……

《电子世界争霸战》

6.影片即便用了很多绿幕和特效,但还是坚持最大限度的实拍,比如飞机、着火、爆炸等等都是实景拍摄。

幕后VS正片

幕后花絮

7.拍摄现实世界时用的是变形镜头,拍摄游戏世界时用的是标准球面镜头。

幕后花絮

《失控玩家》

8.影片编剧扎克·佩恩同时也是《头号玩家》编剧。

扎克·佩恩

9.自由城(Free City)的设计参考的是游戏《侠盗猎车3》和《侠盗猎车4》里的自由城(Liberty City)。

《失控玩家》

《侠盗猎车3》

《侠盗猎车4》

而自由城(Liberty City)所参考的是美国的纽约。

纽约

10.影片是于2019年5月-7月在美国波士顿拍摄。

波士顿片场

PS赠送热知识:“舌吻”不是“tongue kiss”,而是“French Kiss”。

文/女神的秋裤

Source:

1.IMDb

2.瑞安·雷诺兹ins

3.《Free Guy》Behind the scenes

更多精彩推荐:

【咒】深度解析+你不知道的10件事

【致命感应】被删去的精华

【灵媒】你不知道的10件事


微信群“电影情报局”持续呼唤你,最新电影资讯、你不知道的幕后故事、猜图游戏,畅撩电影和人森,组团看电影,一起来。

继总局、阿斯加德分局、霍格沃兹分局、妈惹法克局、哥谭市分局,阿尔法宇宙分局之后,京海市分局成立了!

速速扫码入群,群二维码持续更新(2023年5月10日前有效)!

请扫码入群,人数过多无法扫码入群的话,请加秋裤微信moviekit拉你入群。

人数多无法扫码的话,请加秋裤微信moviekit拉你入群。 务必记住进群暗号:“我们为什么跌倒?”

你可以错过爱你的人,但不要错过和你一样爱电影的人。

欢迎大家关注影视类专业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刷剧淘片看综艺,深度解析神吐槽,千万影迷都在这里——

 4 ) 游戏程序员给玩家们的一封情书~

"别宅家天天打电动了!";

"不要做生活里的NPC,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 没人愿意听这样的废话、大话。

而电影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会经由影片被这些话语打动,尤其是玩过或正在游玩任何开放世界相关类游戏的观众!

(我相信一定有不少看到此地的同学曾经在洛圣都的大马路上肆意抢车,殴打NPC,或是为了想要的装备不断刷任务升级~) 此外影片彩蛋数目虽不及《头号玩家》(不过结尾Guy化身美队绿巨人、掏出光剑那里还是有点颅内高潮了,当然最让本人惊喜的还是有一幕角色背景墙壁上的《Rick and Morty》啦!!!);

今天也是陪着Morty一起看哒!

关于虚拟与现实的探讨不如《楚门的世界》等深刻;

关于AI、机器人的觉醒相比《西部世界》仿佛只是挠了个痒乐呵乐呵。

但是,这样一部诙谐、偏爆米花的影片,正是当下人们需要的!辛苦工作一周了,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娱乐来点缀周末!

现实有点苦,不妨去影院进入虚拟世界避一避吧!After all,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to do!

Let's make today a great day!

 5 ) 夏天都过完了,终于等来了这部真正的暑期档大片!

今年的暑假,炎热又漫长。8月初全国因为疫情关停了部分电影院,约占大盘20%左右。但你猜怎么着,对票房竟然没啥影响!因为即便影院开着也没有啥片子可看,随着《长津湖》宣布撤档,8月份唯一一部有着大卖品相的影片也消失不见。对比去年影市重启后8月票房34亿,今年8月截止目前才刚过20亿,而这20亿如果不是因为突然定档上周五的《失控玩家》,也许会更惨。

你可以从《失控玩家》里看到很多其他影片的影子,《西部世界》、《楚门的世界》、《土拨鼠之日》、《乐高大电影》、《黑客帝国》、《头号玩家》等等。导演毫不避讳的从中借鉴了一些高概念,表面上讲述了一个游戏中的NPC从每天重复的虚拟生活中觉醒,决定要做主人公(hero)的故事,但其实内核还是传统的爱情浪漫片。

电影男主人公盖(Guy,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隐喻)每天过着一模一样或者说复制粘贴般的生活:早起先同金鱼打招呼,打开衣柜穿上跟昨天同样的蓝衬衫卡其裤。然后去街角喝上一杯“中度烘焙”的咖啡,再跟自己的好友巴迪(Buddy,同上,这个名字同样看似随意但也有解读空间)一起去银行上班。伴随着柜台外抢劫枪声响起,两人淡定趴在地上等待一切结束后再去海滩喝一杯。第二天太阳升起,一切照旧再次重复。

“伙计”和“家伙”

不知道多少人看到这一幕时会心有戚戚感。成人之后被作为零件嵌入社会这架庞大的机器中,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过着重复的生活,“正常”地做着一个“正常人”。如果这时候有人突然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假的,你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作为背景娱乐别人或者等待着被收割,你会怎么办?

盖的突然觉醒来自于遇到了女主角Millie,一见钟情、命中注定。本是NPC的他为了追女仔,不惜打破规矩抢夺玩家眼镜,从此开启了一个全新世界。其后如同一切老套、俗气、cliche的故事,男主角为了赢得美人青睐而去苦练游戏升级(挣钱挣装备),甚至上演英雄救美的桥段。不得不说虽然这些情节都太老套了,甚至用脚趾头都能猜到故事走向,但是得益于演员本身的性格魅力,当你在大银幕上看到两人漫步海滨,吃泡泡糖口味的冰淇淋,夜幕里快乐地荡着秋千,甚至还有两处让人心旷神怡、火花四溅、陶醉沉迷的吻…够了够了,足够了。

电影中这段超美!从男主脑后冒出来一串串代码,哈哈哈

片中男主角瑞安·雷诺兹的表现基本符合预期但没有太大惊喜,好像扒开那身蓝衬衫下面还是“小贱贱”的影子。主要因为剧本本身也没有给他更多的发挥空间,大部分时间他只需乖乖扮演微笑的“好人”就够了,帮助他人、保护社区,同时对女主角爱的死心塌地,这一切都写在他的代码基因里。

女主角朱迪·科默的表演则比较惹眼。相信大部分人知道她是因为美剧《杀死伊芙》,她也因为在这部剧中的精彩演出而人送外号“小变态”。本片中她同时塑造了游戏中又美又飒的“燃烧瓶女孩”和现实中失意不得志的游戏开发者,有点一人分饰两角的感觉。如果这部片子是以她的视角展开描述的,也许会更有意思。

大飒蜜!

还有一些配角和彩蛋成为了全片的亮点,比如钱老板饰演的20多岁还在老妈房子里打游戏的宅男loser,2.0版的Guy——话都说不明白的“Dude”(瞧瞧这名字取的),而美队的突然亮相和光剑出击时《星球大战》音乐响起,则再次显示了迪士尼超级强大的ip联动效应。

反派相较而言是最不出彩甚至表现最差的部分,不知是要归咎于演员表演过于夸张还是剧本本身写的就有bug,反正看到这个脑残游戏公司总裁会让人觉得,凭什么?这种人能成为业界TOP?毫无逻辑只凭心情下决定,结尾还来个手斧大砍服务器机房?太drama太over了。

说起来一部合格的爆米花大片应该有什么呢?场面、特效、人物?不不不,最重要的是——“无脑爽”!别忘了普通观众买票进电影院是为了什么?为了娱乐,为了打发时间,为了开心,为了换换脑子啊!没人在忙碌工作一周之后还想看什么充满隐喻、意义,需要看无数影评才能懂的片子。电影院,娱乐至上。

《失控玩家》做到了,即便其中充满了各种陈词滥调。

 6 ) 像《失控玩家》中那样虐待“NPC”,会有道德风险吗?

电影《失控玩家》在国内上映一周以来,紧凑欢快的电影风格引发了热议。截至昨日,这部由“死侍”扮演者瑞安·雷诺兹主演的电影已经突破3亿票房。电影延伸出了一个讨论:虐待虚拟世界中的“NPC”(指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是一件不道德的行为吗?如果有一天,“NPC”也拥有了人工智能的人格,你还忍心对他们开枪吗?

本期“读刊”栏目,书评君带领大家速览近期几则有趣且重要的思想文化动态。讨论的几件事,都与“技术与伦理”这个话题相关。

另一则技术新闻跟我们中学时期的记忆有所联系。化学家拉瓦锡的名字,我们都在中学课堂上有所耳闻。那张入选中学教科书的名画《拉瓦锡夫妇》描绘了他深情凝望着夫人的画面,被很多人称为“知识分子秀恩爱”的典例。不过最近研究发现,这张名画并不是最初的版本,作者曾有意做过修改。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堕胎伦理与技术的纷争持续已久。就在前几天,美国最高法院投票决定,拒绝阻止得克萨斯州最新实行的反堕胎法。该法案规定,禁止怀孕6周以上的妇女堕胎,鼓励检举行为,并且不对强奸或乱伦案件进行例外处理。美国“最严”反堕胎法案的生效是一场针对女性的战争吗?

撰文 | 刘亚光

01

《失控玩家》热映:虐待游戏中的“NPC”也有道德风险?

想象你是一个电子游戏中的NPC,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一觉醒来,穿上职场特供的蓝衬衫,一路小跑来到上班的银行,上午固定会有一名玩家扮演的匪徒过来抢银行,你用固定的姿势趴下卧倒。结果某一天,你在街上惊鸿一瞥,一名玩家角色的脸庞让你过目不忘——你爱上了她,随后你慢慢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活在一部游戏里,并对这个世界的存在产生了越来越深的质疑。

这是最近国内外大火的电影《失控玩家》讲述的故事。瑞安·雷诺兹饰演的主人公并不是一个简单的NPC,而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完全意识的人工智能,他也是两位有着游戏情怀的程序员的智慧结晶。在故事的结尾,他突破了这个游戏世界的封锁,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新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妄图抄袭游戏灵感的反派的阴谋也被挫败。《失控玩家》俨然是《楚门的世界》和《西部世界》的结合体,用欢快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反资本、反规训的现代寓言。

电影《失控玩家》剧照。

高自由度、随意飞驰的汽车、五花八门的武器,这部电影在许多方面都会让观众联想到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侠盗猎车手》。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几乎可以“做任何事”,其中自然也包括毫不怜悯地虐待NPC路人——这也正是《失控玩家》批判的一个游戏元素。这款游戏也曾因为涉及包含过多血腥暴力元素以及可能引导玩家暴力行为而饱受争议。2017年在线互动提问平台Quora上就出现过“在侠盗猎车手中随意射杀NPC是否不道德”的问题。而在《失控玩家》热映的近些天,类似的讨论同样出现。Screen rant上一篇最近的文章更是报道了一名玩家试图通过“杀戮”的方式通关《侠盗猎车手》,以表示对游戏暴力元素的反对。

在游戏里虐待、杀害虚拟人物也存在道德风险?这一问题乍一看似乎很令人惊讶。不过,却有学者专门撰文讨论过,并将其视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伦理问题。前微软工程师Brian Tomasik也是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他不仅曾专门撰写学术文章探讨过NPC的道德地位,还曾在VOX2014年的一次采访中系统表达过他的观点。在他看来,虐杀NPC的风险并不仅源于容易促成现实中的暴力行为——这种对媒介的过度恐慌曾经不断上演——而源于随着游戏中的虚拟人物越来越智能,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将越来越与我们对待真实社会中的人的态度相关。

Brian认为,如今的游戏对虚拟人物的塑造总体上并不十分精细,这降低了我们“虐杀”它们的道德负担。Game Studies2003年就发表过一篇论文,同样指出过类似的观点,认为《侠盗猎车手》游戏“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创造了一个几乎独立的自由游戏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主角可以几乎在没有任何“实质口头交流”的情况下完成游戏。玩家不会与虚拟人物建立足够的情感连接,“玩家可以专注于动作,也包括拿起枪射击”。

电影《失控玩家》剧照。

不过,Brian提醒,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更加关注“电子游戏的道德问题”。就像《失控玩家》中的人物一样,随着算法的智能化和设计的精细化,游戏NPC会变得栩栩如生,“个体的道德分量会相应增加,50年后的电子游戏角色至少可能拥有像如今的动物一样的道德权利”。

此外,Brian在Found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2014年的一篇论文中,还给出了一些另外的理由。例如,他援引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观点,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人脑和计算机的运作十分相似。同样,游戏中的角色的行动由二进制代码驱动运行,“我们可以说这种行动不是‘真实’的,只是一组愚蠢的物理操作,但我们自己也有可能是受一些‘愚蠢’的操作驱动的”。在深度学习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这个区分也会越来越模糊。此外,很多人常常认为NPC“低人一等”的原因是他们不具备重要的“反思”能力。然而Brian也认为,“反思并不一定是界定一个人道德感受和意识唯一的标准”。他将反思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与人类意识的其他能力看作是监工和工人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性质的不同而非重要性的不同。

这样的观点当然也存在着道德泛化的风险。2014年发表的一份研究就指出,电子游戏提供了一种在道德上“相对安全”的方式处理一些令人生畏的困境。同时,玩家们在《侠盗猎车手》等游戏中体验反道德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吸收了现实生活中的反道德冲动。不过,类似Brian等人的这种看似有些道德洁癖的观点依然值得我们留意。因为在不远的未来,不仅是游戏中的虚拟人物可能越来越智能,游戏本身与现实生活的交融也将进一步深入。

《战争游戏:电子游戏与武装冲突的未来》,作者: [美] 科里·米德,版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后浪2020年6月。

去年出版中译本的《战争游戏:电子游戏与武装冲突的未来》一书就大体上勾勒了这一趋势。作者认为,尤其是在“9·11”事件后,电子游戏已与军事行动深度绑定。不仅士兵们的日常训练常常借助电子游戏进行,美国军方还致力于通过电子游戏进行军事教育。《战争游戏》记录了多个类似的案例,例如,美国陆军准备为军队配备“虚拟化身”,它们将陪同军人模拟各类情况下的险情。一款名为《伊拉克人战术》的游戏则通过对伊拉克地区文化背景的全真模拟,训练士兵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而游戏《美国陆军》则被军方引进了校园。军方还曾利用游戏项目“众筹”军事行动方案,美国海军曾利用一个“大型多人在线战争游戏接力”项目寻找打败索马里海盗的众包式创新方案。

随着在实验中枪杀虚拟人物的频率越来越高,可以想象,在战争这类涉及严酷道德选择的场景中,游戏给人在真实情境中如何抉择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毕竟,真实与虚拟的界限正在不同被技术所消弭。

电影《失控玩家》剧照。

02

名画掩藏的秘密:拉瓦锡为何只看着夫人?

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的《化学基础论》的出版被认为是化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拉瓦锡让化学研究从定性走向了定量,给出了氢元素、氧元素的命名,预测了硅元素的存在,还给出了化学学科中“元素”的定义。根据此定义,现代化学元素列表的制定成为可能。

与拉瓦锡本人可能差不多有名的是法国艺术家雅克·路易·大卫创作的双人肖像油画《拉瓦锡夫妇》(Portrait of Antoine-Laurent Lavoisier and his Wife)。大卫在1788年创作了它。画面中,拉瓦锡在铺上红色天鹅绒的桌子上写作,但一直目不转睛地深情凝望着夫人玛丽·安妮·皮埃尔特·保罗泽,他写作的桌上也放满了一堆化学器具。

油画《拉瓦锡夫妇》(Portrait of Antoine-Laurent Lavoisier and his Wife)

这幅画的实物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但是它的复制图像却是各类你我熟识的出版物上的常客。它不仅出现在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科书中,司汤达的《红与黑》、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莫泊桑的《羊脂球》,这些文学名著某些版本的中译本封面图都是这张《拉瓦锡夫妇》。如果说曾有人将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弗雷德里希的《海上漫游者》称为“封面之王”——因为它在唱片、书籍封面的出镜率实在是太高了,那么这张《拉瓦锡夫妇》,可能就是《海上漫游者》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

《红与黑》与《大卫·科波菲尔》书封。

网络上某中学化学课本上的拉瓦锡画像。画像上拉瓦锡面向的左侧,实为原画作中被裁减的拉瓦锡夫人。

不过,这幅名画在1977年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接手前曾几经辗转。在它刚刚被创作出来的年代,则一直没能在巴黎公开展览。原因很简单:当时恰逢法国大革命时期,作者担心这幅画与皇家宫廷、旧制度之间紧密的联系,会激发起围观者的众怒。大都会博物馆表示,大卫曾打算在1789年首次展出这幅画,但最终临时撤回。

然而当年的故事却不仅是撤展这么简单。8月30日,学术期刊Heritage Science刊发了一篇研究,博物馆研究科学家西尔维娅·森特诺和大都会博物馆文物修复员多萝西·马洪等通过无创红外反射和宏观 X 射线荧光测绘技术(infrared reflectography and macro X-ray fluorescence mapping)对这幅名画进行了分析,发现这幅画曾经被创作者大卫修改过,其最初的底稿中桌上并没有满桌的化学仪器,同时,桌子比现在更加华丽,上面镶嵌着镀金黄铜,而拉瓦锡的夫人还戴着一顶时髦的羽毛帽子。The Art Newspaper的最新报道表示,这一切“反映出拉瓦锡身为税收官的特权地位”——而这也是拉瓦锡除了化学家之外,不为许多人所知的另一重身份。

资料显示,税收官的身份为拉瓦锡的化学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却也为他在1794年被执行断头台处决埋下了隐患。研究者认为,大卫的修改突出了拉瓦锡的科学家身份,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避祸之举。大都会博物馆欧洲绘画副策展人大卫·普林斯接受采访时则表示:“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艺术史的新的角度,即更多从政治环境的角度来审视画作”。不过,普林斯也认为,大卫选择对画作进行修改也可能是“受到一种本能的启发”,即“脱离已经泛滥且为公众过于熟悉的肖像画类型而创造一种新的形象”,通过这种描绘,拉瓦锡与夫人之间的爱情,与人们对现代科学的憧憬连接在了一起。

这份新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一个法国大革命时期“躲避舆论审查”的艺术。许多人曾调侃,画中的拉瓦锡对化学器具不管不顾,却只深情凝望着夫人,这是知识分子的浪漫。在现代科技的介入下,这似乎也只是一个浪漫的误读。现代技术对名画的解密在近些年的文化动态中其实也并不罕见。

例如,2019年由伦敦大学学院(UCL)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就利用AI技术解码了比利时名画《根特祭坛画》的秘密,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UCL官方网站发布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过去在解码艺术作品潜藏的秘密时通常会借助X光照射,然而,X射线图像难以“将艺术品表面下的各个层彼此分开”,为还原某些真迹造成了困难。这份研究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则旨在突破这一局限,更精确地还原画作的面貌。

图源:news.artnet.com

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始终是许多思想争锋的母题。在艺术的领域,人们常常抱持一种怀旧式的乡愁,认为象征工具理性的技术可能肢解艺术品的灵韵。当微软小冰也能出版诗集,这类话语在近些年作为对人工智能技术崛起之焦虑的一部分,尤其受到关注。不过,这一系列有关名画的“解密”同样也揭示出技术为艺术带来的全新可能——它激活了艺术品所承载的多层次历史,并能够与不断流动的社会情境产生呼应。正如此次揭秘《拉瓦锡夫妇》的几位学者的倡议,不同专业知识的各界人士应通过跨界的合作,让“博物馆中的艺术品保持活力”,使得一幅画进入博物馆后,不再“如同被锁在坟墓中一样僵死不动”。

03

美国最严“心跳法案”生效:超声技术助推了反堕胎运动?

今年5月,美国得州州长签署“心跳法案”,旨在禁止怀孕女性在侦测到胎儿心跳后进行堕胎。时间上,从胎儿形成6周后即被认为不可禁止堕胎。同时,法案允许私人公民起诉任何被认为帮助患者堕胎的人,并且不会对涉及强奸或乱伦的案件进行例外处理。8月30日,美国多个组织团体向最高法院递出了紧急请求,希望能阻止得州“心跳法”生效。9月1日,因最高法院未对暂停该法案的紧急请求采取行动,该法案生效,被称为“最严”禁止堕胎法案。

该法案的生效引发多方争议,美国总统拜登称该法案“违宪”。《卫报》近日的一篇评论也指出,该法案限制的允许堕胎时间为怀孕后6周,而这个时间“甚至大多数女性都无法意识到自己已经怀孕”,该州超过9成的堕胎请求都在这个时间段后才执行,此法案严重限制了女性的生育权利。PBS的一篇最新评论则指出,这一法案将加剧社会不平等,因其大大增加了希望堕胎的女性的成本,而真正富有的女性则不会在意这些。

有关堕胎合法性的争论旷日持久,支持者认为人们应当拥有生育的自由,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意味着对胎儿生命权的侵犯。另一篇PBS的评论指出,此次得州通过的法案在堕胎合法性争议中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它承认了一种新的起诉方式,即法案的实施并不依靠公权力机构,而是鼓励普通民众私人起诉,还附有相应的奖金。拜登在9月2日的声明中就对此表示谴责:“这激励无数的陌生人能够介入女性最私密的决定中”。亚利桑那州生殖权利律师朱莉·冈尼格(Julie Gunnigle)也表示,这意味着“刑法渗透进入生殖行为中”。

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就”罗伊诉韦德案”(Roe vs Wade)做出判决,自此40多年来,堕胎在美国大多数州成为合法。近年来的“心跳法案”争议对此构成了严峻挑战。

评论称,此次“最严堕胎法”的通过与最高法院内部的分裂同样有关。在来自最高法院的反对意见中,首席大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 (Sonia Sotomayor) 写道,得克萨斯州立法机构通过招募普通公民来执行该法律规避宪法,并且法院的大多数人“选择将他们的头埋在沙子里让这种事情发生”,“绕过州官员、依靠公民赏金猎人的做法,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密歇根大学宪法学教授Leah Litman 则在采访中担忧,这一决定为其他州的立法机构提供了一个新方案的设计图。同时,此类立法方法有扩散到其他领域的危险——比如枪支。

与堕胎有关的争议同样与医学技术息息相关。关于此次“心跳法案”,PBS采访的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的医学专家迈克尔·卡科维奇博士表示,6周并不是心跳形成的标准。其他医学专家也表示,心跳大概在9周左右开始形成,他们对利用不准确的医学知识推行法案的行为表示谴责。卡科维奇表示:“我们正在使用更先进的超声技术来检测早期胎儿的心脏运动,但现在人们正在不当利用这项技术来推进他们的政治议程。”

参考资料:

1.//www.pbs.org/newshour/politics/texas-abortion-law-and-what-it-means-for-the-future-of-abortion-rights-in-the-u-s

2.//www.pbs.org/newshour/politics/ap-explainer-the-language-reach-of-new-texas-abortion-law

3.//www.npr.org/2021/09/02/1033541289/texas-abortion-law-may-force-women-to-seek-an-abortion-elsewhere

4.//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1/sep/02/the-guardian-view-on-the-texas-abortion-ban-this-is-not-the-end

5.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186/s40494-021-00551-y.pdf

6.https://www.ucl.ac.uk/iccs/news/2019/sep/ai-uncovers-new-details-about-old-master-paintings

7.//news.artnet.com/art-world/hidden-composition-jacques-louis-david-portrait-chemist-lavoisier-2004720

8.//www.theartnewspaper.com/news/progressive-scientists-or-high-flying-elitists-the-met-unlocks-a-secret-within-a-renowned-jacques-louis-david-portrait

9.//www.vox.com/2014/4/23/5643418/this-guy-thinks-killing-video-game-characters-is-immoral

10.https://screenrant.com/gta-5-minimum-kill-count-726/

11.//reducing-suffering.org/do-video-game-characters-matter-morally/#How_important_are_NPCs

12.//www.quora.com/Is-it-morally-wrong-to-kill-innocent-npcs-in-a-video-game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刘亚光;编辑:李永博;校对:王心。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短评

那些NPC,其實就是我們啊……福報996笑著笑著便落淚了……😭

8分钟前
  • 高大华Austin
  • 力荐

Channing Tatum和某漫威男星客串是惊喜。其他内容感觉很无感,甚至爱情戏份很俗套。创意基本上来自《乐高大电影》(Lego Movie)、《楚门的世界》(Truman Show)和《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的综合,角色略卡通化,没有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11分钟前
  • Maggie_in_LA
  • 还行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版楚门的世界,有些梗还不错,但整个剧情框架比较老套。看着女主喊Get up Guy的时候,我就光想起那句Run Gump Run了……

13分钟前
  • 爱蜜莉雅
  • 还行

7分。已经很久没在电影院这么开心大笑了。是那种没什么负担的纯娱乐片,所以也没必要试图在这样的片子里寻找意义和深度,只要享受这两小时就好。尤其对于游戏迷,这种GTA式的世界,以及各种针对NPC和游戏玩家的玩梗,还是很欢乐的。另外,我竟然忘记福斯已经归迪士尼了,所以后面各种跨世界的彩蛋,竟然那谁也客串一小脸,真的是一个爆笑。还有,钱老板果然一直无节操小配角。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人类与AI区别或许在于情感,当AI学会爱,他和人类有什么区别?和前辈一样,《失控玩家》依旧在讨论自由意志,里面有一点挺有趣的,NPC们的觉醒掀起了数字罢工,这一点人类还不如NPC们。当《黑客帝国》遇上《楚门的世界》,不管是红药丸还是蓝药丸,都要活出great day,活成真的free guy。

19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好欢乐的片子,虽然套路,但足够娱乐。贱贱这次完全是驾轻就熟,诠释了另一版本的死侍。

22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很遗憾最后没出来一辆车把男女主角撞S,然后跳转到更加现实的世界观众愕然,接着跳到更更加现实的世界导演和编剧冲着对方大吼「meta结局才是观众最喜欢的!」「meta都被玩腻了!」

24分钟前
  • Nein
  • 还行

救命 谁能告诉我Milly怎么在游戏里学会操纵角色亲嘴的

25分钟前
  • sweet_boy
  • 推荐

浪漫戏都拍得很好,打怪升级的部分也不错,后半段略显仓促了而且最后的结尾我不能接受hmmmmmm人类为什么不能和AI谈恋爱?!!?!?你给AI就留了一个GAY!!!

28分钟前
  • 绀色咖啡
  • 推荐

有趣,比预期的要有趣很多,可以感受到很多此前同类科幻片的梗和设定,但融合和借鉴得挺顺滑,最难把握的中段戏份反而成为节奏最稳的环节。稍显遗憾的是没有足够时间去沉淀虚拟与真实情感的探讨,在创意脑洞上也少了些许惊喜。瑞恩·雷诺斯的演出大大增加了主角魅力,估计很多台词都是他演死侍时那样即兴发挥的,甚至有些时候还以为是死侍上身,在影片恶搞自己也是没谁了PS:21世纪福斯被迪士尼收购的痕迹,居然在影片里也给玩了出来。

31分钟前
  • 大聪
  • 推荐

美国npc想干啥事也得靠演讲啊

36分钟前
  • 已汪销
  • 还行

程序设定让我爱你,但接吻时我无师自通。

39分钟前
  • 买椟还珠冠军
  • 推荐

Channing Tatum 太好笑了;不是說沒有kiss的按鈕嗎,怎麼後來要喚醒記憶的時候Millie主動親上去了哈哈

42分钟前
  • Jazzysmt
  • 力荐

精彩,所以我们的世界又是谁写的呢

47分钟前
  • Alvin- tiger
  • 力荐

叙事脉络挺清晰的,比我预想中完整、有条理,最后还是个甜蜜蜜结尾。该死的,让我想起卡萨布兰卡来。

48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推荐

当“头号玩家”遇见“西部世界”,建立在NPC自主意识上的VR爆米花。可惜精神内核没能上升到楚门秀的高度,男女程序员谈恋爱最是要命。嗯,我承认我就是馋瑞恩·雷诺兹的身子...(不要Dude,给我Guy!)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做梦没想到美队把盾牌给了死侍。

54分钟前
  • 陳顏
  • 推荐

电影的中心思想:脱离被洗脑的生活,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56分钟前
  • 张翔森
  • 推荐

迪士尼:我,有,版,权。🙂

1小时前
  • 鬼腳七
  • 还行

拉倒吧,拍到日本人的片段就是西装革履在干净的街道上,拍到中国人就是在拥挤阴暗的中餐厅,下一个镜头切到印度也是一堆人在脏乱差的环境。问号脸,美式的永远看不起人的刻板印象式幽默

1小时前
  • 水水涛江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