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

动画片美国2016

主演:金妮弗·古德温,杰森·贝特曼,伊德里斯·艾尔巴

导演:拜伦·霍华德,瑞奇·摩尔,杰拉德·布什

 剧照

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1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2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3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4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5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6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13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14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15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16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17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18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19疯狂动物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6 08:27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一个所有哺乳类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世界中,兔子朱迪(金妮弗·古德温 Ginnifer Goodwin 配音)从小就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惩恶扬善的刑警,凭借着智慧和努力,朱迪成功的从警校中毕业进入了疯狂动物城警察局,殊不知这里是大型肉食类动物的领地,作为第一只,也是唯一的小型食草类动物,朱迪会遇到怎样的故事呢?近日里,城中接连发生动物失踪案件,就在全部警员都致力于调查案件真相之时,朱迪却被局长(伊德瑞斯·艾尔巴 Idris Elba 配音)发配成为了一名无足轻重的交警。某日,正在执勤的兔子遇见了名为尼克(杰森·贝特曼 Jason Bateman 配音)的狐狸,两人不打不相识,之后又误打误撞的接受了寻找失踪的水獭先生的任务,如果不能在两天之内找到水獭先生,朱迪就必须自愿离开警局。朱迪找到了尼克,两人联手揭露了一个隐藏在疯狂动物城之中的惊天秘密。

 长篇影评

 1 ) 比起公主电影,这部动画更适合女孩子看

        《疯狂动物城》乍一看是个卖萌片。最开始,我是被兔子毛绒绒的耳朵吸引去看的。毛绒绒软绵绵的小动物,谁会不喜欢呢?
        一心想要成为警察的兔子,从小被人说着“哪有兔子能当警察”,还是义无反顾地到了动物城。她相信着在这座城市里,任何人都有平等地实现梦想的权利。
        然而,当我看到兔子第一天去上班,前台豹子被她萌翻了,一直说好萌好萌好萌,她正经地说:“兔子说兔子很萌是没问题啦,然而由你这只豹子来说就有点不太对了。”这时候,我意识到这部动画没那么简单。
        然后兔子推开门,站在一群狮子老虎犀牛中间,拼命爬上巨大的座椅,还只能被长官看到耳朵。
其他警察都领到了任务,只有兔子被安排去写停车罚单。
        不止一次,兔子被长官、被狐狸、被无关的路人(路动物?)说:兔子就是兔子。面对捕食者始终只能逃。
        瞬间,我们就从乌托邦的动物城跌落回现实。
        同学们,看清楚了,如果把兔子换成女孩子,这就是一道老题,不能换个条件就不会做。
        如果你是个女孩子,那么以上的情景和对话应该相当熟悉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重演:
        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你不能当飞行员/不能读博士/不能当电脑程序员。
        当你在学校、在公司犯了哪怕一点错误,总会有人说“毕竟是女人,果然做不好事情”。
        如果你拼命拿到了学校第一,拿到了公司业绩第一,来到了更高、竞争更强烈的平台,你满心期待地进入一个新环境,却发现——放眼望去全是男性。当你急切地想要接下任务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却发现团队对你的期待只是“你只要做个萌萌的女孩子就好啦”。
        这么多年来,迪士尼的动画教育女孩子们要做个单纯善良的小公主。吃了毒苹果自然有王子来救,被下了沉睡魔咒也能等王子来亲吻,女孩子不需要智商体力只需要美美的就可以了!——如果把这样的想法带到生活中来,估计会被残酷的现实狠狠地打脸吧。
        王子和水晶鞋都不存在,这才是我们要面对的世界。
        反而是这样一部动物角色的片子,特别写实。小兔子这样站在食物链底端的动物,进入动物城这样的地方,就是会被埋在狮子老虎的阴影里面的。她是警察学校第一名的兔子,热血又有冲劲。然而别人,包括我们观众们,第一眼看到的总是她毛绒绒的耳朵,第一反应是对她说好可爱。她作为警察的实力反而被一再忽略。
        说到耳朵,我想起之前看的Michael Kimmel关于性别平等的一个TED演讲,举了个特别生动的例子:白人男性在镜子看到的是,一个人。而黑人女性每天早上在镜子里看到的是,黑人女性。她的肤色与性别都是清清楚楚写在脸上能被看见的。而偏见最可怕的地方是,怀有偏见的人本身对偏见视而不见,当他们作为社会的多数派和强势群体时,他们认为自己的特质理所当然,是默认设定——那些跟他们不一样的,才会被当成异类被注意到。所以为什么谁都会注意到兔子的耳朵?因为犀牛,老虎和熊在警察局里司空见惯,已经是默认设定了啊。
        这样的偏见不仅仅伤害了食物链底端的兔子,头顶的狮子老虎们也不能幸免。
        狐狸总被人当成奸诈狡猾的骗子,于是狐狸先生也只能去坑蒙拐骗。
        绵羊给人的印象总是逆来顺受,所以她只能跟在狮子市长身后当个小助理。
        人们总以为豹子生猛凶狠,却没想到警局前台的豹子是个有着少女心喜欢甜甜圈的小公主。
        狮子市长就因为是狮子,被当成了暴力肉食动物的代表。
        然而这样的刻板印象真的好吗?如果兔子只能一辈子种萝卜,狐狸只能当一辈子骗子,狮子一生下来就是狮子王木法沙——那么他们还为什么要努力拼搏。来看看动物城里第一励志的鼩鼱教父(此处致敬马龙白兰度),明明只有拳头大小,却能让手下一群彪悍的黑西装北极熊服服帖帖。谁说鼩鼱不能当教父呢。
        刻板印象根深蒂固,遵从传统似乎是最轻松的选择。有人像狐狸先生一样,因为童年打击而从此放弃了梦想,心甘情愿做一个“大家眼中的狐狸”。还有人像绵羊秘书,因为受不了狮子的颐指气使,想要以阴谋来给肉食动物加上污名,虽然自己翻身,却让这社会的固有偏见愈发严重。
        然而也有人像小兔子,外表软萌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放松。
        她的父母都说最适合兔子的职业就是种萝卜,而她仍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了警察。
        警察考试中困难重重,面对体积巨大的竞争对手,兔子仍然拿到了第一名。
        面对一见面就说她“好可爱”的豹子,她能直接了当地指出对方的评价并不妥当。
        在抄写了两百张停车票之后,小兔子能主动从警长手中抢过案件,并且几乎可以说是品上性命一样地努力去行动。
        哪怕这个世界并不美好,危机四伏,哪怕她是站在食物链底层的草食动物——她也坚持着往前冲。
        所以我说,比起公主电影,这部片更值得女孩子们看。这个故事里没有水晶鞋,也没有王子,能够让你被看到、被认可的,只有那颗熊熊燃烧的热血之心和不懈的努力。皇冠并不是被人给予的,而是你自己争取而来。从《勇敢传说》到《冰雪奇缘》再到这一部《疯狂动物城》,动画里的姑娘们越来越强大,这是件好事。
        我总希望,那些在社会中步履维艰的女孩子能再勇敢一些。当有人对我们说“这么努力工作也没用,不如回家带孩子”时,我们能咬紧了自己的梦想不放松。当有人看不到我们的成绩,却只关注我们的外表有多可爱时,我们能像小兔子朱迪一样大声说,“你这样说并不合适”。当我们的能力被低估,拿不到有影响力的工作时,我们能主动站出来说,请把那工作给我,并且拼命去把它做好。不要忽视勇气的力量,许多女孩子缺的就是这一点。我们总在担心自己太努力、太强势,生怕被扣上女强人(对,有些人把这当贬义词)的帽子——强势的狮子是拥有领袖气质的狮子王,强势的兔子是什么鬼?
        强势的兔子,是会成为第一只警察兔的兔子。她也许不会再被人说可爱了,她也许差点变成水獭、豹子和土狼的晚餐。但是这也比抛弃梦想回老家种胡萝卜,然后成为广大兔子生生生生生(无限循环)育大军中的一员,要好得多。
        况且,她还收获了一个狐狸先生对不对?
        迪士尼这几年在创造男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前几年的大白击败了各种韩剧男主角成为第一暖男,这次的狐狸先生则是给我们演示了教科书一般的撩妹技能,低垂的眼睛真是又痞气又温柔,把哭泣的兔子按在胸口的动作简直是戳爆了我们老阿姨的少女心。虽然狐狸只是个街头骗子,个性恶劣又喜欢欺负人,但他比迪士尼动画里老牌的王子们要有血有肉得多——在之前的动画里,王子可是比公主更脸谱化更没有存在感的角色。时过境迁,女孩子想看的并不仅仅是“王子”这个标签,也不想要他背后附带的容貌财富等等——能够与你一起为了梦想拼命,在你一无所有时还跟着你一起冒险的那个家伙——哪怕跟你都不是一个物种,也值得你去把真心给他。
        Zootopia,如名字一样,是动物的乌托邦。这里兔子可以当警察,狐狸也可也做良民,鼩鼱可以当教父,绵羊也能成为幕后黑手。每个人都能自由地成为他们想成为的样子。也有人说这样的世界只能出现在动画片中,这部电影只是为了维持政治正确而存在。没错,我们的世界没有那么美好。如同草食动物一样的弱者踏入社会,也许瞬间就会被残酷的现实打击得体无完肤。这个世界,远比我们看到的要更加政治不正确——
        那么很好,打破公主王子的美梦就是第一步。当我们开始看到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偏见,当我们意识到那些“无意识的假设”都是错误的之后,才能去改变它。

==== 分割线 ====
* 感谢楼下的同学指出,动物城的教父不是老鼠而是鼩鼱。百度了一下这种动物比老鼠还要小只……

 2 ) 天杀的编剧,你扼杀了一个商业奇才!

当然,当然。男友力爆棚!
当然,当然,树懒很好笑!
但是,真的只有我一个人对结局不满意么?

让我们来看下。
狐狸和他的搭档(那是什么动物来着),去大象冰淇淋店买了一只超大的棒冰,成本是15美元。
在这件事上,大象对他有偏见,不肯卖他,但他并没有弄虚作假。
然后他们融化了大棒冰,制作成了超可爱的爪子棒冰
并且守在了仓鼠下班必经的路上。

狐狸做到了:
1,获取大象棒冰和仓鼠棒冰之间的差价(所谓套利空间)
2,增强了产品的包装 ——大象店的棒冰就是傻大黑,可是小爪爪棒冰多可爱啊,你不想来一发么
3、正确的营销地点——仓鼠下班必经路上
4、对目标用户的准确定位——仓鼠是从众的动物,第一只仓鼠被棒冰吸引了,接下去一排都好卖
5、对剩余价值的再利用——卖木材给工地(这点略有作弊嫌疑,瑕不掩瑜。)

最后的盈利是。
狐狸分给了他的搭档(那是什么动物来着?)40美元
就算狐狸跟合伙人五五分成,盈利也有80美元啊
80/15=5.33倍。 533.33%的日化收益啊!!!
天才啊!!!!

你们忍心让这样的商业天才去做警察?!!!

 3 ) 从节拍拆解和冲突分析看《疯狂动物城》

全文word统计8500字,外带全片详细剧透,怕长或者怕剧透的可以散了。












===========以下是正文的分割线================

作为一部上映前豆瓣评分就已经9.0,上映两天评分直上9.5的电影,《疯狂动物城》实在是一部今年绝对不容错过的电影。而作为一个以讲故事为天命的人,看到这样的故事,除了“望洋兴叹”之外,实在已经没有太多话语可以用于形容内心那种向往、羡慕、绝望和悲伤结合的感受。向往和羡慕是没有想到已经有人能把故事讲得如此精妙,希望自己也有朝一日能讲出这样的故事;而绝望和悲伤就是被实力碾压之后,已经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写出这样的故事,或者哪怕为写成这样的故事添砖加瓦也不知道有没有可能。

但无论如何,正如每一部让我感叹“好片!佳作!好想写出这样的故事!”的电影一样,我所能做的就是在看完之后,尽可能快地凭借记忆(因为全球同步上映的缘故我找不到网络版,只能凭借在电影院的记忆)把这部电影所有可以分析和学习的地方分析一遍,借此提高自己对故事的把握能力,也希望能尽量地向着这样好的故事靠拢吧。

类型分析
作为一部以“Anyone can be anything(任何人都能成就任何事)”为主题的电影,即使它同时还包含了搭档之间的友情和推理侦探的悬疑,但毫无疑问在斯奈德的十大分类里它还是属于“愚者成功”型的故事。这种故事专为讲述一个受人轻视的主角如何转败为胜而生,主角无论是真傻还是装傻,我们都乐见他的成功。

在“愚者成功”的类型里,有一种次类型叫做“出水之鱼”。即是说,主人公在自己原来的世界里不被欣赏,于是他来到一个新的世界里,并且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归属,原有的技能有了新的用武之地。《疯狂动物城》的两位主角,无论是兔子朱迪还是狐狸尼克,都是在自己原有的世界里并不被欣赏和看好,但在“探案”这件事的进行过程中都找到了各自的归属(好啦,就是警队和他们彼此啦,这cp甜得不行官方这是强行塞人一嘴糖)。

接下来就分析一下“愚者成功”三要素在《疯狂动物城》里的表现吧。

一个“傻瓜”:唔,在《疯狂动物城》里,是两个傻瓜,只不过朱迪兔傻得直白主动,尼克狐傻得市侩被动。“傻瓜”的要义在于一开始时是被人忽视的,而且主人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失去一切。在影片的开始,朱迪和尼克都是受人忽视的小角色,但朱迪的劣势在明处——她是一个小个子的食草动物,而在动物城的“政治正确”下,这种劣势反而成了一种奇怪的优势,为她赢得了“市政厅的朋友”,也就是毛发蓬松的绵羊副市长。而尼克的劣势在暗处,他的种族——狐狸——令他饱受歧视和欺侮。他们都面临着成为社会偏见的帮凶的危险,但他们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个主人公要反抗的“伟业”:这个伟业是傻瓜主人公自己主动挑战或是被动面对的困境,在“出水之鱼”类型里,这个伟业的因素通常表现为他们需要面对新环境。《疯狂动物城》里,朱迪和尼克要面对的就是动物城和谐表象下偏见暗流涌动的这个大环境。

一种变化:在所有故事类型里,主人公都必须变化(也就是所谓的“人物弧光”),但在“愚者成功”类型里,主角往往会获得一种新的人格,甚至可能是一个新的名字。在《疯狂动物城》里,吊儿郎当偷税漏税的狐狸尼克成为了光荣的警察,而一开始被派去给车子贴罚单的的兔子朱迪也正式有了自己的警车可以去追飞车党了。而且通常来说,在“出水之鱼”类型的影片中,傻瓜主人公在“着陆”(也就是触碰到改变的瞬间后)改变自己原来设定的目标。兔子朱迪原本希望做一个世界的改造者,但最后她选择做一个更好的自己;狐狸尼克原本只是期望摆脱被兔子纠缠,但最后却跟朱迪成了好搭(情)档(侣)。

借用《救猫咪II》中的说法:我们之所以喜欢“愚者成功”类型的故事,因为我们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每次来到一个新学校或者搬到一个新地方,我们被告知要入乡随俗,却发现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一切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

节拍拆解
分析完了三要素,插播一下对为什么《疯狂动物城》令所有人都感到备受吸引,而且全程毫无尿点的原因的探索。

在《冲突和悬念》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如果要制造冲突和悬念,就必须有“死亡”的出现。这个“死亡”既可以是字面意义上,肉体的消亡,也可以是职业生涯的终结或者心理意义上的死亡(所谓“哀莫大过心死”是也)。而《疯狂动物城》之所以做到了吸引所有人,正是它同时牢牢地抓住了三重死亡,并且让这三种意义不同的“死亡”在影片中交相辉映,令人如坐过山车般片刻不愿松懈。这三重死亡分别是:
肉体的死亡:警察局面临的14宗失踪案,发狂的肉食动物自身面临的死亡威胁和他们对食草动物的死亡威胁。
职业生涯的死亡:兔子朱迪为了调查失踪案以及失踪案背后的真相,赌上了自己最为看重的警察职业生涯。
心理死亡:偏见横行,动物城里“无论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大家都能和谐相处”,“任何人都能成就任何事”的理念破碎——在朱迪接受访问后动物城剧变中,这个心理死亡主题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疯狂动物城》全片进展过程中,三个层面的死亡主题不断交替出现,令所有观众始终高高悬着一颗心无法放下。就如一趟设计精妙的过山车之旅,带着你的情绪高低起伏上下翻滚,却令你欲罢不能,在抵达终点后立即想返身再来一遍。接下来详细拆解全片节拍的时候,也会顺带分析这三个层面的死亡主题是如何呈现的。

开场画面:小动物们在游园会上的话剧表演,讲述了哺乳动物们是如何从弱肉强食的丛林年代进化到了和谐共处的动物城年代。参演的小动物们各自表明了自己的理想,小兔子朱迪志得意满地说:“我要做一个警察。”
死亡主题:肉体死亡。相信豹子扑向兔子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但随即这种紧张感立刻被小兔子朱迪大喊的“鲜血”给彻底化解了。开场的这一幕看似演技浮夸,却为后文最重要的一幕埋下了首尾呼应的伏笔。迪斯尼巧妙运用场景,多线并行而叙事纹丝不乱,前后呼应一个场景一个人物都不浪费。而且这些伏笔的安排也显得非常自然,只在呼应场景出现时才令人莞尔一笑。

主题呈现:演出结束,兔子爸爸和兔子妈妈很担忧地劝说朱迪不要去当警察,因为小兔子们都是世代种地的。但朱迪表示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去试试,而且一定会成为第一个警察。随即,坏小孩狐狸吉丁抢走了朱迪的朋友们的游乐彩券,朱迪挺身而出,对抗吉丁,却被吉丁破了相。但朱迪还是成功地夺回了彩券,并且一语点出全片的主题:我就是不懂放弃尝试。
死亡主题:仍然是肉体死亡。当然面对霸凌的坏小孩,死亡的威胁被弱化了,朱迪只是暂时破了相(朱迪大概是迪斯尼所有女主角里第一个破相的,虽然后来很快就长好了)。但这个死亡威胁为朱迪一直随身带着防狐喷雾做足了铺垫,也顺便托出了全片的主题思想:永不放弃尝试(一切事物)。

铺垫:为了成为警察,小兔子朱迪努力考上了警校。然而在大型动物制霸的警校里,不要说穿越沙尘暴、攀越冰墙,朱迪就连上个厕所都能掉进相对她自己而言“硕大无比”的马桶里。要让我们对故事里的人物产生同情和移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他设计成一个好人,然后让他饱受欺负处处吃瘪。毫无疑问,朱迪的警校学习之旅成功地实现了这个目的。朱迪并不是开挂的女汉子,她只能趁其他人都还在睡觉的时候一边做仰卧起坐一边背书,苦练基本功并学会利用自己身手敏捷体型小巧的特点尽量掌握借力打力的诀窍。
死亡主题:职业死亡。迪斯尼简直是生怕所有人都注意不到职业死亡这个相对温和一点的“死亡”,特意安排了北极熊教官在每一次朱迪失败的时候(包括她掉进马桶)不失时机地大喊“死了”。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死了”,把我们的感情同朱迪绑在了一起,从这一刻起,我们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她实现她的职业理想和生涯理想——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推动:朱迪成功地实现了理想,以警校第一名的成绩荣誉毕业,并被分配到了动物城的市中心区分局。朱迪开心无比地吻别了家人,乘坐着城际火车前往繁华的大都市——动物城。她决心要成为一名除暴安良的警察,但这个目标真的那么容易实现么?动物城已经准备好给这个乡下来的胡萝卜妞一点打击了,但眼下她还沉浸在动物城的繁华景象之中。
死亡主题:非常隐晦,几乎无人会注意到的心理死亡。在这一段故事里,羊副市长在给朱迪戴上警徽的同时还对她说了“你真是我们小动物的榜样”这样暗含着族群隔离意味的话,但我们和朱迪一起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随之而来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物城四大城区的快速巡礼和市中心区各种动物和谐共处的繁华场面,不仅让人在夏奇羊的歌声中暂时放松神经,也让每个人的眼睛吃足冰淇淋。只有当我们抵达第三幕高潮的时候,回头想起在这里羊副市长这句让人毫无提防的话语,想起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句话有什么不对的朱迪,才会意识到我们其实和朱迪一样沉浸在潜在的偏见中,并在无意识中成为偏见的推动者。这个心理死亡的暗示埋得非常细心,让人非常自然地接受了这个死亡威胁,还无知无识地享受着表面的和谐美好。这样,在第三幕高潮爆发的瞬间之后,也会令我们重新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享受着偏见的好处,是否也在无意识地推动偏见加深。

争论:朱迪能在这座繁华的大城市里生活下来么?她能成为一个好警察吗?朱迪先是住进了破旧狭窄还不隔音的公寓,接着被警察局长安排去当交通协管,专门负责给路边停车超时的车辆贴罚单。忍受了上司的怀疑、邻居的吵闹和嘲讽、包装硕大但内容缩水严重的微波炉食品,朱迪还要对着自己欢呼“当交通协管太棒了”的父母强颜欢笑。她在贴罚单贴到怀疑自我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只抢劫蔬菜店的白鼬(因为是夏天,所以就算是白鼬也是黄色毛皮)。朱迪在店主的抗议下迅速恢复精神,一路狂奔追捕白鼬,虽然成功人赃俱获,却被野牛局长斥为擅离岗位、制造恐慌。朱迪的职业生涯正因为她的种族和体型受到了偏见和怀疑。
这一段同时也是动物城中央城区的集中展示,在让观众为朱迪的遭遇时刻提心吊胆之余,还不忘展示小型动物区的特殊风情。顺便让朱迪和“大先生”的女儿有了英雄救美的奇遇,为后文朱迪和大先生搭上关系(黑白两道通吃的兔子,朱迪其实也是很有能耐的兔子呢)埋下了伏笔。朱迪亲眼见证了尼克和耳廓狐的倒卖冰棍生意既令人了解城市下城区的别样生态,同时也为她后来通过寻找耳廓狐的冰淇淋车和耳廓狐,借此找到尼克埋下了伏笔。手里握着这么多伏笔,却依然纹丝不乱地把它们从故事开头就自然得不能更自然地埋下,并且在后面合适的时机加以引爆。对此,我相信即使是好莱坞的编剧天才们凑在一起,最终呈现的结果也必是反复锤炼修改调整之后的最佳结果。我们的编剧能不能有这样专心打磨故事本身,只为了让一切变得更紧凑,衔接更自然的机会呢?我只能说,我拭目以待。
死亡主题:职业死亡和心理死亡,同时埋伏了肉体死亡的前奏。朱迪因为自己是一只兔子而遭受了各种或明或暗的偏见,尽管有些偏见看起来并无恶意(比如豹子说她很可爱),但这种偏见无疑敲响了动物城建城理念死亡的前奏。而糟糕的住宿环境,和被分配贴罚单这样的工作,再加上辛苦追抢劫犯却被局长怒斥,无一不在提醒朱迪,她的职业生涯随时面临着死亡的风险。这里还埋伏了一个前奏,那就是白鼬抢的并不是野牛以为的洋葱(毕竟球茎都挺像的),而是比洋葱贵重得多的藏红花。兔子朱迪之所以认识这种植物,是因为她家里世代种地,她见过藏红花。关键是,藏红花正是后文引起食肉动物狂暴化,令动物城的食草动物一时间人人自危的关键要素——一个肉体死亡的伏笔,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当后面朱迪在自家农地里知道了藏红花的神秘副作用后,再回想起这一段追抢劫犯的桥段,真令人叹服迪斯尼设计故事时的滴水不漏,一点儿不浪费。另外,这里狐狸尼克的一通“乡下土妞进城寻梦失望而归”的演讲,也在印证着朱迪的职业死亡和偏见的顽固——也就是动物城建城理念的心理死亡。

第二幕衔接点:水獭太太闯进局长办公室请求帮她寻找失踪的丈夫,水牛局长本想打官腔应付走她,却不料朱迪主动请缨愿意去找失踪的水獭埃米。正当局长大发雷霆要朱迪去回绝水獭太太时,却遇上了市政厅的羊副市长。副市长兴致勃勃地将朱迪马上要去侦办失踪案的事情报告给了狮市长,这下局长想撤回也没办法了,他只能给朱迪48个小时去解决水獭失踪案。为了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朱迪赌上了自己的警察生涯,接受了初出茅庐就要在48小时内侦破失踪案的任务。
死亡主题:明显的肉体死亡和职业死亡,隐晦的心理死亡。吉人天相的朱迪虽然得到了羊副市长的支持,但代价就是要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去搜寻下落不明的水獭埃米特,这里朱迪面临着职业死亡的威胁,而生死不明的水獭面临着肉体死亡威胁。羊副市长这么在意跟朱迪的关系,最主要是因为她坚持“我们小动物要抱团啊”的族群理念,然而这种理念却是与动物城的“融合”、“无差别”理念背道而驰,这里再一次点了心理死亡的题,但还没有把它挑明。毕竟,剧情才刚刚走完第一幕,观众们还不需要意识到这条暗线的存在。只有到了第三幕之后再回头细思,我们才会发现这其中严密的呼应关系,并为迪斯尼的细致安排叹服不已。

B故事:朱迪开始就仅有一页资料的卷宗展开调查,成功地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目击证人——狐狸尼克。她以狐狸尼克偷税相威胁,逼迫尼克帮助自己展开调查。他们从瑜伽馆的野牛那里得到了埃米离开瑜伽馆时乘坐的车子的车牌号,然后又继续在尼克的帮助下前往车管所调查车牌所有人的情况。
死亡主题:肉体死亡和心理死亡,还有一个不那么严格意义上的职业死亡。从朱迪开始调查失踪案开始,水獭埃米的肉体死亡始终是高悬在狐兔二人组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此外,被抓到偷税的尼克面临着自己“想要做一个真诚正直的好人”的愿望彻底化为泡影,这算得上是狐狸尼克要面临的自己的心理死亡危机。同时,被扯进了探案过程的尼克也没了和他的耳廓狐搭档招摇撞骗的机会,算是狐狸尼克的职业死亡——不过这个死亡对于尼克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所以对整个故事而言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死亡威胁。

游戏时间:查到车牌号码后,虽然已是夜幕低垂,但朱迪和尼克仍然片刻不敢停息地展开调查。故事的镜头也跟随着他们的步伐离开动物城的中央城区,进入冻原区和雨林区。朱迪因为之前意外救了大先生的女儿,因此得以幸免被丢入冰河的命运。然而,当他们刚刚在雨林区找到了被水獭挠瞎一只眼睛的黑豹的瞬间,黑豹突然狂暴化,朱迪只能夺命狂奔并且呼叫总部支援。然而,当全副武装的野牛局长带着同仁们赶到时,黑豹却不翼而飞了。
死亡主题:肉体死亡和职业死亡。从狐狸尼克发现他们上了“大先生”的车开始,死亡威胁就变成了最明显的死亡主题。狐兔二人组先被大先生威胁要扔下冰河,接着又被突然发狂的黑豹穷追不舍。而且,尽管朱迪成功化解了两次肉体死亡的危机,然而失踪的黑豹却让她陷入了百口莫辩的境地,甚至被局长威胁要求交出警徽。关键时刻习惯了耍滑头钻空子的尼克挺身而出,仗义掩护朱迪利用剩下的10个小时继续追查案件。随着尼克拉着朱迪跳上缆车,我们悬着的心又暂时放了下来,和他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思考要如何利用剩下的短短时间找到案件的突破口。

中点:在缆车上,回忆完童年的黑历史之后,尼克突然想到了查看监控摄像头的记录寻找黑豹的办法。二人组根据监控记录一路追踪,找到了一座面临峭壁的监狱。设法潜入监狱后,他们发现这里竟然关押着所有失踪的动物,而主张将他们关押起来的人竟然是狮市长。他关押这些动物的目的是避免在动物城里引发恐慌,危及自己作为市长的地位。朱迪用手机录下了狮心市长的原话,并成功地再次呼叫总部,将狮市长当场抓获,失踪的动物们也得到了解救。
死亡主题:肉体死亡、职业死亡和终于完整呈现的心理死亡。这里的职业死亡是锒铛入狱的狮心市长的职业死亡。而肉体死亡的威胁一方面高悬在潜入监狱(或者医院)的二人组头顶,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重获野性的食肉动物自身面临的死亡威胁和他们带给食草动物的死亡威胁。而随着第一步真相的揭开,动物城表面上温情脉脉的面纱开始被撕开,族群对立初露端倪,贯穿整个故事的心理死亡主题终于得到了完整呈现。

坏人逼近:随着狮市长入狱,原本自嘲为“高级秘书”的羊副市长升任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从来没有应付媒体经验的朱迪被早有准备的媒体下了套,毫无自觉地讲出了媒体希望听到的话:食肉动物发狂是因为他们的动物本性觉醒,这是刻写在他们DNA里的。朱迪无意中成了她所反对的人,尽管羊副市长匆匆结束了发布会,但伤害已经留下。
死亡主题:心理死亡。朱迪的发言彻底撕裂了动物城的两大族群,温情的面纱不复存在,残酷的现实彻底暴露出来了,而动物城的立城理念开始摇摇欲坠。这一段剧情毫不留情地嘲讽了现实中那些善于引诱被采访对象和擅长断章取义的媒体,他们成为了推动“族群对立”这个恶劣事实产生的“坏人”。

一无所有:由于朱迪暴露了自己无意识中仍然是个族群对立的支持者,尼克与朱迪不欢而散。动物城陷入了动荡和混乱,有越来越多的肉食动物发狂,然后被抓捕,关押。在地铁和城市的每个角落里,食草动物开始下意识地和食肉动物保持距离。目睹此情此景的朱迪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与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她婉拒了局长和羊市长想要她出任警察局形象代言人的邀请,摘下警徽,辞职回家。
死亡主题:心理死亡和职业死亡。通常来说,在一部设计完整的商业电影中,在一无所有阶段必须有一个被称为“死亡气息”的事件发生。在《疯狂动物城》里,这个“死亡气息”同时由族群对立的心理死亡和朱迪毅然辞职的职业死亡承担了。同时,尼克与朱迪的关系也陷入破裂困境,对于他们的关系而言,这同样是心理意义上的死亡。孤立无援的朱迪意识到自己不能继续做撕裂族群关系的恶人,但她也想不出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选择无奈的逃避——辞职回家。

灵魂黑夜:朱迪回到家里的农场,帮忙卖菜。
死亡主题:仍然是职业死亡。这一段剧情其实非常短暂,就像高速过山车中间的一小段平路,我们不禁想问,被困在这样的困境里,难道朱迪就一辈子只能当个卖菜的农民了么,她真的再也无法做一个警察了么,她和狐狸尼克的友情也只能到此为止了吗?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因为第三幕的衔接点马上就到了。

第三幕衔接点:兔子爸爸警告小兔子们远离藏红花,朱迪很快意识到所谓“发疯的兔子”实际上也就是恢复了野性的兔子——真凶并不是肉食动物的天性,而是一种植物。终于找到破局关键的朱迪立刻出发去寻找尼克,并且在一通痛哭道歉后与尼克重修旧好。
死亡主题:心理死亡,只不过这次是起死回生了。朱迪找到了肉食动物发狂的原因,为消解族群对立找到了钥匙;同时她和尼克重修旧好,也解决了他们的关系中心理上的死亡问题。正题和反题在这里开始融合,而死亡主题中的“死亡”也将逐一被化解。

结局:虽然都没了警徽,但朱迪和尼克再度联手展开追踪调查,成功地通过借助大先生的帮助,从前面偷藏红花的白鼬嘴里掏出了他的接头对象。虽然废弃地铁车厢爆炸毁掉了大部分的证据,但凭借尼克和朱迪的妙计,他们还是成功地套出了真凶——羊市长的真心话,并且将她绳之以法。
死亡主题:正题的职业死亡,反题的肉体死亡和心理死亡。正题的职业死亡当然是说制造了这一系列肉食动物发狂案的幕后真凶羊市长,她的职业生涯被她自己的阴谋彻底断送。当尼克中了羊市长射出的一枪,表现得狂暴化的时候,相信有不少人一边捏着一把汗一边暗自期望尼克能抵抗住藏红花的药效。孰料真正的藏红花浓缩毒药已经被掉包,羊市长打出来的不过是一颗蓝莓而已,朱迪浮夸的演技再一次与影片开头形成完美呼应。观众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肉体死亡的威胁和心理死亡的威胁在这里得到了双重化解。

终场画面:动物城重新回复往日秩序,藏红花毒素的解药也得到应用,狂暴化的肉食动物们也恢复了。狐狸尼克也成功从警校毕业,正式成为朱迪的好搭档。到警局报到第一天,水牛局长也不忘再开一次“交通协管”的玩笑。不过玩笑归玩笑,朱迪总算是有了自己的警车,开始执行一名真正的警察的公务——抓捕飞车党了。
死亡主题:被最终化解的职业死亡和心理死亡。朱迪重新穿上了制服,而狐狸尼克也按照自己的本愿成为了正直的警察,这里化解了前面一直悬而未决的职业死亡威胁。而解药的诞生,水獭埃米特的康复,以及片尾的万人演唱会,正是动物城建城理念的回归和心理死亡威胁的化解。

作为一部“零差评”的电影,《疯狂动物城》的立意丰富(从刻板印象到政治制度再到American Dream,几乎囊括了所有年龄段会在意的问题),主题层次多样而又有机结合在一起。故事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都塑造立体丰满,哪怕是街边排队买冰棍吃的小旅鼠也特色鲜明,一方面突出塑造了一部分动物角色的刻板印象(排队的旅鼠、慢性子的树懒、令人望而生畏的北极熊黑帮),另一方面又不遗余力地打破和颠覆另一部分动物角色的刻板印象(热血的兔子、真诚的狐狸、跑不动的胖猎豹)。依靠这两种人物塑造方式的交相辉映,本片成功地达成了“突破刻板印象”这个主题的表达。通过上面的节拍分析,也可以看出本片是完全按照成熟的商业片套路稳扎稳打地推进着剧情,因此反而给人一种大工不巧的自然和谐感。很多我们感觉“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的地方,若是稍微调整一下节奏,或者稍微改变一下叙述顺序,恐怕立刻就会让人觉得浑身难受了。
有人说,看完《疯狂动物城》后,深感中国电影与好莱坞迪斯尼的差距要用光年来衡量。但平心而论,就技术和动画资产库来说,我们也许和好莱坞的差距确实可以以光年计算。但在故事叙述方面,相信已经有更多的编剧们在暗暗攥紧拳头想要卖力追赶了。所以,我们也不必过于妄自菲薄,至少从故事叙述这一方面来说,追上去的希望,始终还是存在的。



参考书目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book.douban.com/subject/6012933/
《救猫咪II——经典电影剧本探秘》(//book.douban.com/subject/6430976/
《冲突与悬念——小说创作的要素》(//book.douban.com/subject/25919337/
《故事工程——掌握成功写作的六大核心技能》(//book.douban.com/subject/25932254/

 4 ) 疯狂动物城:三个谎言和一个事实

文 | 阑夕(微信公众帐号:techread)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零差评”的动画电影了,就像现在称赞美女一定要加上“零死角”的定语一样,这个世界上素来不会缺少苛刻挑剔的批评家,却罕见让非议荡然无存的干净回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出产于迪士尼的第55部动画长片,本身已经不再带有迪士尼的符号式桎梏,充满自我革命的蓬勃气色。

商业市场就是如此奇妙,在经历漫长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之后,迪士尼支付巨大的财务风险将皮克斯放入购物车,并挽留住约翰·拉赛特成为两家公司共享的首席创意官,这种融合让迪士尼和皮克斯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图片1>

比如迪士尼出品的《无敌破坏王》,无论是从设定还是剧情而言,其实有着皮克斯的《怪兽电力公司》的影子。而挂名于皮克斯旗下的《勇敢传说》,则又隐隐透露出迪士尼擅长的女孩梦幻风情。

当然,从结果出发,皮克斯尚在消化和适应的阶段,2006年的《赛车总动员》作为迪士尼持续多年力主推进的一个合作项目,最终票房数字为皮克斯迄今为止的倒数第二,2012年的《勇敢传说》更是灾难,连《怪兽大学》都遭受牵连,没能趟过皮克斯8亿美元的历史票房均线。

迪士尼的逆袭则有目共睹,这在2013年的《冰雪奇缘》上触及顶峰。只是,这部胜于美术和音乐的“又一个公主的故事”依然没有离开迪士尼的舒适区,尽管它用力吸取了皮克斯“用成人的视角构建童话,用孩童的语言娓娓叙事”的特长,票房及衍生品的成绩也相当辉煌,但迪士尼的表现的确只能说是再度接近了自己的极限,而非超越了它。

《疯狂动物城》的横空出世,却是自我革命的典型产物,它甚至摆脱了迪士尼在架空世界观的建构上一贯的贫瘠,将政治寓言和童话故事合二为一,同时满足家庭两代观众的欣赏取向,而这正是好莱坞所推崇的“合家欢”电影的追求效果。

第一个谎言:社会可以被设计

“Zootopia”显然是“Utopia”的变体,这个起源于古希腊哲学时代的概念性名词经过多年的解释和演绎,已经如同应许之地那样变得面目模糊而阴霾密布,以至于批判乌托邦转而演变为近代文学的某种主流姿态,《黑客帝国》亦道出众人的共同忧虑:若有完美,必有谎言。

动物城的理念“Anyone can be anything”则是《独立宣言》“All mem created equal”的变体,或者说得更加直白一点,动物城的魅力和引力,与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所定义的“美国梦”是一脉相承的:“任何人,不管他出身如何,也不管他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更不管他有何种得天独厚的机遇……他有权生存,有权工作,有权活出自我,有权依自身先天和后天条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这块以移民建国并能持续吸引全球人才越洋奔赴的世外土地,正是基于“人人皆可成功”的普世信念而运转自如。

从十九世纪开始,当革命的暴戾火焰与阶级的传统枷锁成为整个欧亚大陆仅剩的两个选项,北美那块以移民建国的世外土地,就被历史托付了乌托邦的角色。

于是,我们很快遇到了乌托邦的第一个谎言:它无法被设计。

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为起点,空想派学者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凭借智慧,人类可以设计出一种没有瑕疵的社会制度”,从傅立叶到欧文,从布朗基到马克思,乌托邦的参数愈来愈具体,实现它的方式也愈来愈激进,而流星的陨落,也一个比一个声势浩大。

<图片2>

动物城及其蓝本美国无法幸免于外。动物城赖以生存的“和平条约”——它使草食动物与肉食动物有了相处的共识,并维系起了一个走出蛮荒时代的现代文明——像极了美国人念兹在兹的国父杰作,即《独立宣言》及其衍生出来的合众国律法体系。

但是,一纸文本框架的伟大,并不能就此永葆子民的安康,就像机器图稿的美妙绝伦,也要依赖每一颗零部件的打磨和操作机器的手艺。《疯狂动物城》的矛盾和冲突所隐喻的,是那些经过设计之后的复杂运转,你可以看到傲慢与偏见,也可以看到种族或是信仰歧视,还可以看到自由与权利的相互摩擦。

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的初次相遇,是在一间由大象开设的冰淇淋店里,大象拒绝向名声不佳的狐狸出售冰棍,并拿出一张写有“每个动物都有权拒绝向其他动物提供服务的权利”的告示作为法律支撑。

这并不是虚构的场景。在美国,许多商店都有“We reserve the right to refuse service to anyone(我们保留拒绝为任何人服务的权利)”的标语,这是宪法保障个人自由和私有产权的条文,比如一个骂骂咧咧的醉汉,便利店可以拒绝为他服务,一个衣冠不整的男人,也不被允许进入对着装有要求的高档餐厅。

比如,美国曾发生过多起有着宗教信仰的蛋糕店店主拒绝为同性恋情侣制作婚礼蛋糕的司法案件,前者认为违背个人信仰去用双手烹饪歌颂同性婚姻文案的糕点实在太过痛苦,他们有权不被强迫做这么一件难受的事情,而后者则搬出《民权法案》指控蛋糕店的歧视行为,并在政治正确的语境下赢得了从劳工局到法院再到主流民意的支持。

除非虚伪到自认为先知的地步,否则我们应当承认,在类似事件上做出价值判断的难度之高,恐怕并不适合在短期内设立底线之上的规则。就像美国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终在去年获得最高法院的认可,但是他们仍然必须尊重“人们有讨厌同性恋的权利”,而不是提出将保守主义者统统扔进监狱的主张。

《疯狂动物城》的处理细节仍然令人赞叹,它没有让身为警官的兔子朱迪使用权力强迫大象把冰棍卖给狐狸,而是挑出了大象违规操作的行为,以和解交易的形式让大象不得不配合这一次的例外要求。

这就到了乌托邦的第二个谎言:救世主是必要的。

第二个谎言:救世主是必要的

显而易见的是,冰淇淋店的大象可以继续“歧视”那些令他讨厌的顾客,他并没有被兔子朱迪说服,以后进店的狐狸大概依旧会被他拒绝服务。而兔子朱迪在帮助自己萍水相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自己误解买单——的狐狸尼克之后,也不会继续驻店设法解决大象的政治错误问题,这既非她的职责,也不在她的能力范畴之内。

事实上,与超级漫画英雄所代表的青年文化潮流不同,《疯狂动物城》缺少对于一招制敌的路径依赖,兔子朱迪从事警察工作也没有多少悬壶济世的初心,她只是恰好将这份职业作为个人理想并坚持始终,是自私早于无私的个人主义表率。

兔子朱迪之所以查收失踪案件,是因为她不甘心做交通协管的平庸工作——尽管这种预设职业不平等关系的心态本身就有些微妙的失语——但是当她成为这座城市的英雄时,她才发现自己其实搞砸了一切。

只有身为“幕后黑手”的绵羊副市长,才绞尽脑汁的要为动物城树立一个英雄,她以为上进而又积极的兔子朱迪会毫不犹豫的接受这份迟来却应得的嘉奖,却算错了这只兔子的本性:她只是想加入这座理想中的城市,并没有任何动力去改变这座城市。

而让草食动物凌驾于肉食动物之上的反派阴谋,则与《动物庄园》里“所有动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的黑色幽默遥相呼应。动物城丝毫没有康帕内拉和莫里斯笔下那种扁平化、公有化的乌托邦结构,其反差之处更像是《美丽新世界》的设想:所有幸福都是被安排好的。

<图片3>

因此,“蒙冤”的狮子市长也有着一张典型的政客面目:他囚禁那些失控的肉食动物,目的只是保住地位以及避免引起公众恐慌。只是,这种心思过于好猜,才有羊副市长的精巧策划,一步一步的制造对立,把狮子和其他肉食动物推下深渊。而身为“坏蛋”的羊副市长,则有着长期不被重视与尊重的职业生涯,她明白自己之所以被委以副市长的高位,只是因为狮子市长想要争取草食动物的选票罢了。

一切都逼真得栩栩如生。

至于兔子朱迪是如何挣脱成为一枚掉在棋盘之外的棋子,其实已经不太重要了,动物城恢复往昔的生机,却不会将兔子朱迪的雕像树满全城,这里依然吸引着追求梦想的动物,也依然存在欺诈、犯罪和黑帮,你来或是不来,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如果说救世主意味着人们心存侥幸而不切实际的憧憬——盼望有种超越常规的力量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那么承认缺陷则是另一种现实层面的妥协和机智。就像维护一个多元性的城市——一个连兔子和狐狸都能当上警官的城市——说服性,要远胜于一个有能力将歌颂多元性的伟大语录贴遍大街小巷的领袖。

机会平等,优于一切。

第三个谎言:人人皆为螺丝钉

美国民权运动的历史极其短暂,马丁·路德·金高举上帝的旗帜批判种族替换阶级之后的种种不公,却难以回答他所率领的民权团体中女性地位低下甚至遭到刻意忽视的现象。

而这只是乌托邦的梦想难以收拾的烂摊子之一,当无孔不入的政治正确开始干涉公众的自由意志,这种难以自洽的逻辑矛盾反而显得尖锐起来。

乌托邦试图安排每个个体的命运,而击碎乌托邦的则是那些成为变数的小人物,从《撕裂的末日》到《饥饿游戏》,撕开温情和虚伪的无一不是那些原本的秩序服从者。

比如狐狸尼克。

狐狸尼克的姓氏是王尔德,也就是那位英国有史以来最为杰出的毒舌诗人。王尔德的玩世不恭及其对于悲凉情结的情有独钟同时构成了狐狸尼克的自我属性,他的结局更是响应了王尔德的名句:“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图片4>

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拥有相似的童年阴影,只不过前者因而更加坚定了信念,后者则没能获得与偏见抗衡的勇气。也正是基于这种差异,兔子朱迪在《疯狂动物城》的剧情推进当中起到的是动力作用,没有她的坚持和执着就没有真相的水落石出,但是狐狸尼克则趋近于“关键先生”的角色,是他通过树獭查到了大先生的线索,是他带着差点儿就被革职的兔子朱迪继续查案,是他想到借由交通监控寻找黑豹的下落,也是他消融了来自兔子朱迪的无心伤害决意帮助后者完成使命。

而狐狸尼克之所以能够做到兔子朱迪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法办到的这些事情,是因为他在“破罐子破摔”的成长岁月里始终混迹于社会的夹缝里,他比热爱这座城市的兔子朱迪超出百倍的熟悉这座城市,所以他也是整场阴谋里唯一一个置身事外的失控者。

这只习惯半睁双眼、永远一副懒洋洋的神情的狐狸,才是《疯狂动物城》迷倒众生的灵魂。至于他和兔子朱迪的“反差萌”,同样可以用王尔德的俏皮语录来做出精辟的评价:“任何人都能对朋友的不幸感到同情,但要消受一个春风得意的朋友,则需要非常优良的天性。”

仿佛听到了狐狸无奈的坏笑声。

一个事实:学不会的美国动画工业

《疯狂动物城》的最大优点在于:观众其实毋须了解上面赘述的那些隐喻和背景,在抽离这些彩蛋式的文化景观和寓教于乐之后,这部电影的流畅度和出彩度依然逼近满分,足够感染全年龄段的受众。

这也是迪士尼引以为傲的“生造IP”的本事,不需要冗余的内容铺垫和多次变现,一部作品即可奠定一条吸金不断的商业链条。

美式动画与日式动画作为ACG产业的两极,分别代表工业模式与工匠模式的极致。

尽管斯坦·李被誉为是超级漫画英雄之父——X战警、蜘蛛侠、绿巨人、神奇四侠均为他的创作——但是真正影响那些动漫形象的,是版权采购方雇佣的各个编剧,在美国推崇的市场竞争中,世界观的分裂几近平常,不同编剧缔造不同宇宙的情况每天都在上演,哪个宇宙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个宇宙的故事就会更加“正统”,亦更具商业价值。

与美国的流水线丛林不同,日本讲究创作者从一而终的主导,像《死亡笔记》这样由编剧与画家合作产生的作品实属少数,而画家执笔之外的同人作品很难形成版权。于是,日本的动画产业对于IP的依赖更加严重,一部漫画作品只由经过动画化、电影化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反过来讲,没有IP的基础,很少有制片公司敢于独立推出动画电影。

中国动画电影长年游离于美国和日本之间,既垂涎美国大片生产机器的轰鸣,又钟情日本作坊所具备的低成本和低风险,于是,《西游记》这个免费的IP一再遭到滥用,却始终缺少本土动画的代表之作。

《疯狂动物城》的创作过程十分曲折,在迪士尼原本的计划当中,这部电影的剧情有些类似《兰戈》这样的公路及江湖色彩,狐狸尼克是一个被卷入阴谋的逃犯,而兔子朱迪则是奉命捕捉他的明星警探,在这个设定里,狐狸尼克有着雄心壮志,而兔子朱迪则功夫一流。

<图片5>

受雇于迪士尼的本片编剧菲尔·约翰斯顿——他也是《无敌破坏王》的编剧——坚持将剧本修改得更加贴近现实,并力主引入那些缠绕着美国人心头的阴霾:藕断丝连的种族问题、备受质疑的美国精神等。

在传统的劳资模型里,这种“夹带私货”的偏执很容易被视作冒犯和僭越,但是美国编剧的地位——以及美国编剧协会(Writer's Guild of America)的后盾势力——保障了他们有权决定一部影视作品的生杀大权,《疯狂动物城》也是在多次磨合之后才有了现在的优秀模样。

另一方面,好莱坞的编剧也遵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游戏规则,只要状态不行或是创作遇到障碍马上就能找到替换的人选,这种流动性固然有些不近人情的残酷,却保证了整体力量的均衡,或者换句话说,好莱坞乐于用高薪去武装编剧,但从不缔造大师,没有哪个编剧可以依靠名声保住饭碗。

这在日本包括中国的同行看来实在难以效仿,尤其是宫崎骏这样的造神运动已经为市场酿造出了难以否认的榜样之后,再去转换观念在大师面前谈论资本无疑就有些过于充斥着腐蚀性和侮辱性了。

以意外创造票房神话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为例,在中国市场的想象空间内,一个受到尊敬的艺术创作者必然有着苦行僧式的形象,最好是倾其一生的结晶倾囊浇灌于旨在传世的作品上,这位大师不仅大隐隐于市,而且最好是视金钱如粪土,坚持所谓创作的独立性,愤慨于行业里外的“圈钱”行径并与之保持距离……

只要这样的期许一天存在,中国的动画电影产业就一天无法从部落文明走入城邦文明。

以及……

罗杰·艾伯特——美国最负盛名的影评家之一——在博客上无可奈何地感慨“电影产业猝死”,惋惜在视频和家庭观影面前传统电影如同打字机和留声机一样流落在时代之后——这就是美国知识分子们普遍的忧患精神。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互联网、文化产业、电影工业以及民主制度,学界却始终充斥着对一切现状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忧虑。正是这种几乎苛刻的从未满足的挑剔精神,才能让高岭之巅始终繁花盛开,每每惊艳。

对真正的强者而言,超越自己的只能是自己。第一步,就是对自己举起解剖刀。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techread

<图片6>

 5 ) 后殖民时代的遗产:受害者心态与“政治正确”

朱迪作为兔子,从小便被所有人告知:别做梦啦!

狐狸嘲笑她的梦想,父母试图打消她的梦想,于是一切希望就寄托在了那个号称“一切皆有可能”的Zootopia。

可是事实呢?当警察局长只愿意把贴罚单的任务交给朱迪时,当她撕开缩水的胡萝卜快餐盒时,自由女神像在纽约港渐行渐远。美国梦的破碎,这是寓言第一层。

当朱迪克服了来自外界的歧视,终于成功破案亲身证明了种族偏见的狭隘性后,却在记者招待会的讲台上将罪因归就于不同种族的先天DNA。

一时人心惶惶。作为物种偏见的受害者,最强烈主张物种平等的朱迪,此时却亲手用同样的偏见重演了童年歧视。

只不过,这次她成为了施害者。也就是说,即使在歧视受害者内心深处,或许也深藏着对其他物种的偏见。所谓的歧视,是否本身便是根深蒂固在每个人意识形态中的一种认知方式?也就是说,人类用Stereotype的类型思维认知,是无法避免的么?这是寓言第二层。

整部电影最大胆的一笔则是绵羊副市长的阴谋。个人认为是这一笔让一部简单的“政治正确”动画片跃升为一部有反省了权力与话语权的批判。

绵羊,食草动物,一直站在权力架构的弱势方。当一直处在弱势方的绵羊拥有了话语权后,却一门心思要通过把对方踩在脚下爬上顶端。

她要的不是“公平”或“平等”,而是重新洗牌后让自己站在权力顶端罢了。歧视受害者在既得利益后,是否会形成新的话语关系,对抗新的弱势群体?我们渴望的到底是“平权”和“权利”,还是“权力”?这是寓言第三层。

于是,任何弱势群体面对的只有两条路:争取自己的权利,争取普适的自由平等。

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黑人主持人Chris Rock一边抗议着黑人演员的弱势,一边把种族偏见的stereotype套在亚裔身上。

They sent us the most dedicated, accurate and hard-working representatives.

If anybody is upset about that joke, just tweet about it on your phone that was also made by these kids.

他们把最认真、精细和刻苦的代表送了过来。

如果你对我的笑话感到不满,尽管发到网上好啦~反正手机也是这些孩子们制造的。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

(1) 黑人作为以往的弱势群体,在几十年的平权运动中终于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些地位,如今却有一部分黑人在各种民权运动中挤压别的少数族裔—成为了自己曾经最憎恶的压制者。奥斯卡颁奖礼上这位拿亚裔讲笑话的主持人就是典型的“我已经拥有话语权了现在让我来欺负你吧”。

这对应于绵羊市长的举动,一方面是长期处于弱势的群体崛起后的报复与矫枉过正,更多的是深埋在人性内部的对“权力”的渴望而不止是对“权利”的需求,哪怕是以新的噩梦为代价。

(2)很多美国人一想到黑人就是“犯罪率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一想到亚裔则是“数理化书呆子、吃狗肉”。很多人认为前者属于无法容忍的“歧视”,后者则是“偏见”罢了。但歧视和偏见如何划分呢?

当大家认为兔子“没能力当好警察”,狐狸就是“狡猾”时,哪些算歧视哪些算偏见?而当朱迪说食肉者的DNA中有“野蛮“倾向时,歧视和偏见的界限越发模糊了。

从DNA差异的“事实性描述”到性格、能力、品性差异的“道德判断性描述”,其实只有一线之隔。

这里还有另外一种极端。《南方公园》第二十一季中,二爹为了维护自己的人设(其实就是追求所谓政治正确),获得周遭亲朋好友的同情,大肆鼓吹indigenous,事实上他却是哥伦布的拥趸,但为了所谓的PC,二爹测DNA的时候与印第安大叔疯狂舌吻两次(唾沫取样),后来实验室的人想要肛门取样的时候差点发生了不可描述之事…最后DNA检测出二爹其实身上有超过常人的尼安德特人的血统,二爹开始歇斯底里的叫嚷:都是你们现代人谋杀了我的祖先,我是最大的受害者!其实二爹的惊人之举不就是因为DNA的差异的事实背后,隐含着典型的受害者心态所带来道德优越感。二战后的犹太人与德国人之间不就是这种心态的典型么?从生理上的差异到道德性判断,其中蕴含着几多自然,几多人为偏见……

从“女性有生育能力”到“女性不适合做企业领导”,这其中有多少是自然构成性差异,又有多少是社会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灌输给我们的差异?

回到前面说的两条路:追求自己的权利,追求普适的自由平等。

前者诉诸政治,后者却需要整个社会的思想启蒙。

第一条路面临的问题是:如果每个族群/个体都以追求个人权利为最终目标,那么得到权利后的族群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滥用权力的绵羊?请注意,权利和权力是两个概念。

以黑人运动为例,对于有些黑人,争取种族平等只是初始口号,在他们奋力拼搏尝到甜头后,很快运动的方向不再是种族平等,而是争取黑人和白人的平等,而其他种族该受歧视的依然受歧视。当美国各处插满了Black Lives Matter的旗帜时,All Lives Matter已经被指责为拒绝直面种族歧视的一种政治不正确了。

第二条路则要难走的多。毕竟现在谈启蒙都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啧啧啧,什么普世价值,全都是西方中心主义殖民思维的产物。

“人人生来自由”,但骨子里的刻板思维是很多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框架,这些人无法避免地爱贴标签:女人不理智,南方人精明,90后都爱自拍,艺术家精神不正常,处女座有洁癖…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把他人套在刻板原型里的倾向,但越是对人性充分了解,越能用理解去看待人性的不可避免,用开放去看待自由的一切可能。

然而福柯告诉我们,没有权力就没有话语权,没有话语权的人没有真正的精神自由,他们获取的只是被拥有话语权的人定义的知识。因此他们既无权定义自己,也只能活在他人对自己的定义下。因此,权利与权力是无法割裂的。

这个道理在200多年的女权主义历史中已经展现的很清楚了。作为在男权话语主导下“被定义”的女人,既无权反驳社会对自己的刻板印象,也无意识的自我认同于这样的刻板印象。因此『女人要嫁个好男人才是成功的』这句话并非是男人强加在女人身上,而是男人女人共同被教导、共同相信然后共同维护得以延续的。

唯一能打破这个链条的只有权利的保障。有了平等的受教育和工作的权利,才能拥有话语权,才能实现精神和人格独立,拥有应有的权力。

相应的,种族平等的思想解放也离不开权利。黑人争取的工作机会、教育机会,就是为了弥补他们因为阶级差异带来的权力差异。有了饭碗和话语权,才谈得上消除歧视。

所以白人要的是公平,而黑人要的是平等。因为如果根据权力公平分配权利,那么黑人永无出头之日。

但问题是,当黑人争取到了平等时,他们其实要的是更平等。沒有權力就無法爭取平等,擁有權力就無法保證平等,這真是亙古不變的矛盾.

普适的平等所要求的思想境界太高,而人性中对权力本身的渴望远远强于大部分人思想境界所能理解的普适自由。用个简单而不恰当的例子就是,假如每个人都有靠手中权力受贿的机会,难保会有多少人犯罪。

因此第二条路之所以难之又难,除了既得利益者不愿打破阶级壁垒以外,人性本身的弊病也是一大因素。

朱迪和绵羊副市长,都是曾经的弱势族群。当绵羊副市长发现自己败露时,依然对Judy说We are on the same boat希望以此拉拢朱迪。而最后没有朱迪的功劳,绵羊副市长也不会被绳之以法。

在我的理解中,这部电影是在反思后给出了试探性的回答:或许平权运动应当是思想解放与权益平等并驾齐驱的。认识到差异性背后的自由与平等,才能让权力为自由平等服务,而不是用权力制造更多的歧视。

 6 ) 怎样丑恶地理解《兽托邦》

让我们先设想,如果把Zootopia中所有的动物还原成人类拍成一部影片,你还会觉得它仍然当得起现在的评价吗? 它讲了一个印第安人小女孩奋发图强,从纽约州警校荣誉毕业,然后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梦想登上了前往大纽约的火车走马上任,不料却被安排做了交警(她本来是想成为FBI的!),然后阴差阳错地发现了一起特大人口失踪案的线索,遇上了一个投机倒把过小日子的小意大利区小混混,印第安小女孩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她抓住了意大利小混混个体户偷漏税的把柄,以此要挟小混混利用他混迹街头的社会资源帮助她调查。在调查期间穿插了各种关于社会分层、官僚机构、民主政体、黑帮团伙、黑市贸易等方方面面的掠影和笑料,最后他们被牵扯进一桩政治阴谋当中。印第安小女孩被非裔女副总统利用,成为副总统扳倒正统WASP男总统的工具。副总统通过其一手炮制的失踪人口事件声称WASP都具有弱肉强食、战争好斗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基因,以至于他们是社会天然的不安定因素,来鼓动社会排斥作为美国少数精英族群的WASP,陷害总统,以便自己掌权。因为自己也有白人血统,小混混也对号入座,他对印第安女孩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发表的言论极其不满,与印第安女孩决裂。印第安女孩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失落地从警察局辞了职,回到乡下和父母一起卖土特产。故事并没有这么结束,转机不期而至,她阴差阳错地发现那好斗的社会达尔文基因原来是吃了一种叫做迷幻蘑菇的路边中草药导致的,她急忙回城里向小混混认了错,两人又重新上路,顺藤摸瓜,发现了提纯迷幻蘑菇制造毒品的地下实验室,最后竟发现这一切竟然是女副总统的阴谋!一番追逃和斗智斗勇之后,非裔女副总统终于被绳之于法,而印第安小女孩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堂堂正正的FBI。至于小混混,因为协助印第安女孩调查,通过她走的关系,也破格被提拔成了一名FBI,成为了印第安女孩的同事。当然,最后他们也顺理成章地收获了爱情。然后这部片子名字叫做《乌托邦》。 这就是《兽托邦》讲的故事。它借用动画化、夸张化和具象化的形式,精彩地、细致地、万花筒般地仿拟了一整个美国社会——也许还是一整个普世价值下的自由(民主)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仿拟族群歧视、仿拟官僚政治、仿拟城乡差异、仿拟阶层流动、仿拟地下帮派、仿拟坑蒙拐骗、仿拟毒品贸易、仿拟体质人类学、仿拟肥胖症、仿拟蜗居、仿拟手机游戏、仿拟国际巨星、仿拟枪与玫瑰、仿拟政治正确、仿拟城市区隔、仿拟家庭主妇的唠唠叨叨、甚至连仿拟都会仿拟(《教父》的一整段戏仿和《博物馆奇妙夜》的段落仿拟),仿拟之外还是仿拟。令人遗憾的是,除了仿拟,它并没有在原有故事内核上实现任何价值的批判、或是超越。结局,当一切重归平静之后,之前所有聪明的小讽刺都被温情脉脉地包容在了一个平等主义兽(乌)托邦的崇高理念中,为了维护这个普世价值运作下的兽托邦,有什么理由不能忍受社会的这些小小瑕疵?或者说,这些小瑕疵,比如官僚主义、坑蒙拐骗、全景监视、裙带关系,不正是这个社会多元而可爱之处吗?就像兔子自己说的:“房间又小又旧,墙壁油乎乎的,邻居吵得不行,但是我爱死它了!”一切太阳照常升起。 大部分好评,都来自于故事精确而新颖的戏仿形式。把人比喻成动物,自《伊索寓言》以来就有的寓言式戏法。对,戏法。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单纯地享受戏法,比如口技、猴戏,比如皮影戏,戏法被可以视为传递教化的良好途径,但绝非教化本身。我最敬佩Zootopia的一点,是它出神入化的表征功力,把社会差别绝妙地搬照到动物的天赋差别中。就是兽托邦中最不可弥合的那对核心差别,大型动物与小型动物的差别,“大”与“小”的差别。这一差别是最直观的力量对比的表征,更妙的是,它还是先赋的,映射了人类社会中一切隐形差别的集合,资本的差别、财富的差别、智力的差别、体貌的差别——一切社会继承(家庭和遗产)的差别和一切生物遗传(相貌和遗传病)的差别。唯独不映射种族差别。种族差别被单拎出来成为了影片的核心矛盾——“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的差别。“肉食动物”与“食草动物”的差别,和现实中的“政治正确”的说法那样,被证明是一个伪命题,是人为捏造和构陷的,从而被解决。但到了影片最后,“大”和“小”的差别仍然没有一丝解决的痕迹——这就是兽托邦的常态!而它的理由也最无法辩驳:动物们天生如此!我们看到了开往兽托邦的列车为每一种不同体型的动物“贴身设计”了车门以彰显兽兽平等,但转念一想,小动物也可以从大动物的门走出去,这又有什么分毫的损失?我们收下这个小小的讽刺。但我们是否还注意到,警察局的会议室、新闻发布会的讲演台,自始至终仍是给大动物准备的。在影片的最后,兔子和狐狸仍然要爬上椅子,站在桌子前,挤在一起,温暖而期待地笑着等待警长安排任务。一切批判便在这暖心的笑容中消解了。如果说编剧们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那他们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建置和细节。影片对“大”和“小”背后的真正的社会歧视的刻画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露骨的,“小”天然适合当骗子(狐狸的搭档——那是只啥动物——可以伪装成狐狸的儿子行骗),“小”当小偷更是得天独厚(偷“洋葱”的不知道是啥动物因为小而更容易逃脱追捕),甚至“小”拥有着变为“大”的向往(狐狸说“我的儿子梦想成为一只大象”,兔子为此感动不已);相应地,“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之间没有任何这样实质的映射。我们甚至可以从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中找到“食肉-食草”、“大-小”两者的极端对应。“食肉-食草”种族主义的理想型,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纳粹主义、排犹运动,它已经被证明是谵妄的,可以被肆意妖魔化,在“政治正确”下可以作为任何影视作品方便的母题。但“大-小”的意识形态理想型,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但它实实在在存在着,它就肇始于美国,它是《教父》的前历史,它是美国第二次移民潮的意识形态堡垒,是细致化的智力测验和身体检查之下的意识形态根基,如果有人看过一部叫做《金色大门》的电影,就会知道它是《金色大门》的全部母题。而影片中戏仿的“教父”,“恰巧”也就是“小”的。 但真的有那么恰巧吗?这些编剧们都意识到了吗?还是只是他们的无意识创作?我想他们是意识到了,但可能(有人)选择性地忽略掉了,或者(经过妥协)认同了这样的差别,或者骨子里仍然坚守着最深刻的社会歧视。太阳照常升起。 当我们迷醉于Zootopia的出色的戏法时,我们何不想想,它(以这样一个类寓言形态)传递了什么教化?他满足了我们什么期待?为什么即使那么多的讽刺,那么多人仍然认同最后的结局? 小部分也是最深刻的好评,来自于对兔子和狐狸这两个人物的价值形态的深深认同,也就是对个人奋斗和个人成功代表的个人主义、自由、形式平等的认同。非要说得再露骨一点,这就是一个属于(新兴)中产阶级的关于个人主义成功的故事。这只兔子也是一只追求世俗成功和个人梦想的兔子啊(估计是共和党兔子)!不是一只追求公平正义、社会理想的共产党兔子啊!她为了让上司看得起得到提拔,拼尽全力半天开了200条罚单,即使有人的车只超时了5秒钟;她一样会板着脸说“投诉请到交通局”,她自己就是官僚机器的一部分(只不过后来又让她成为他者亲身体验了一把树懒的“超级官僚主义”而已)。也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她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警察,是因为她的寻求社会公正的理念或维护民主自由的价值。影片给出的三段论是:她喜欢尝试(冒险),她坚信关于平等共和的“剧场意识形态”(就是在开头的破剧场中的那些话,开场的剧场戏也很值得一读),所以她想要证明一只兔子也能当警察。 这只兔子的意识形态更是属于我们这些(我们这些指和我一样的同龄人,认识我的人会知道的)“未完成的中产阶级”的,兔子的经历还原了一个理想的中产阶级奋斗史。从小怀揣梦想,相信天道酬勤并一直努力着,从小地方考到大城市,找到一份合乎理想的工作,足够努力,遵守社会现实的游戏规则向上爬,某一天抓住了一个经过了戏剧性美化的好机会,从此跃上枝头成凤凰。 而另一个人物,狐狸,则满足了另一部分观众的想象。他们不是主流的中产阶级,可能处于再下一层的小市民,但聪明能干、头脑灵活、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最后碰上了一个天大的好运,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做了对的事,同样完成了向上流动。 对的,他们最后都完成了社会流动。在兽托邦里,主流群体和亚群体最终认同着同一条上升渠道。就算是狐狸,他最后也没有选择我行我素、浪迹天涯,而是感激地接过了兔子递来的警察入职申请表。影片没有给出别的认同的可能,甚至是影片“致敬”的《教父》那样的可能,《教父》只是摆在那里被戏仿一番,被同化于统一的认同之中。因为兔子都要成为教父孙女的教母了。 影片最后还有一个后现代的尾声。所有的角色,不管善的、恶的、大的、小的、主流的、非主流的,都被放在一场和平与博爱的主题演唱会上同台竞欢,价值的多元并立消弭在绚烂的聚光灯、性感的臀部、健壮的身躯和全城电视转播之下,被捏成太妃糖,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广大的价值空区。后现代立场可以是批判的,也可以是不批判的,我们填进去什么,它就是什么。 如果把“兽托邦”看作一个反讽的象征,那么整部影片或许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的反讽,包括它后现代式的大团圆结局。但这样的“反讽”近乎无效,因为在影片没有投射出来,我们的中心人物对兽托邦自始至终都是热爱和不批评。这好比《1984》换了一个“美丽新世界”那样的名字,这样的小把戏对于读过文本的来说是自作聪明。从兔子到片名的投射中,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房间又小又旧,墙壁油乎乎的,邻居吵得不行,但是我爱死它了!这就是乌托邦啊!” 还想特别提一个剧情逻辑薄弱的关节,在西方观众的语境下兴许还能自圆其说,但如果在中国银幕前也毫无质疑地接受了,可能是危险的。兔子最后成功通知了警局将搞阴谋的副市长绳之以法。疑问立刻跳了出来:难道政府和警局不会事先勾结?凭什么警局能做到完全中立? 如果非要找一个现实参照概括本片,那么这部电影不会是南北战争,它充其量只是一个水门事件。它不是关乎普世价值的自由战争,它只是一起政治丑闻。它挫败了政治丑闻,选出了新总统,捍卫了民主,并引以为豪。 这就是乌托邦。

 短评

赞到惊人,大迪斯尼动画一年比一年精彩!朱迪只身去陌生的大城市追梦,让我又追忆起自己那美好而充实的留学生活了。Sloth们的每次出场自己都要笑到面瘫了!而朱迪跟尼克哭着道歉的那段我也跟着哭了,朋友之间有时候就应该这样把脸拉下来好好道歉!总体反映的各种社会现象以及政治问题都很贴切到位。

8分钟前
  • Marcus
  • 力荐

求同款录音笔!

13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看过了这一部,我好像能够更坚定地说我会当迪士尼一辈子的粉丝。迪士尼给我们营造的乌托邦就是这样,永远善良勇敢,永远出乎意料。

18分钟前
  • 悄悄
  • 力荐

我希望所有孩子能看着这种电影长大

19分钟前
  • 梵蒂冈的妇男
  • 力荐

超~~~~~~~~~~可爱的。大眼睛看得我都化了。一想到未来狐狸跟兔子可能有感情戏,我就hhhhhhhh。那只长耳朵的狐狸和那群二哈狼是我的笑点!!!

21分钟前
  • ✿Suda✿
  • 力荐

完爆冰雪超能头脑,动物再次证明了动画片不止是给小朋友看的,而是全年龄段和世界级的,尖端数码特技、新意剧情、老梗新用搭配萌Q画风,乌托励志、搞笑温情、自然销魂、阴谋反转,用动物来映射人类,涉及种族歧视和两党斗争,无论从制作技术还是政治倾向或是社会意义来说,基本锁定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

26分钟前
  • 影评终结者
  • 力荐

迪斯尼最近几年最好的一部动画片。不但娱乐性超强,而且主题和人物的深度也已超过一般动画片的维度了。

31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A-】设定出彩却不仅仅是消费设定,凭这点就比小黄人之流不知高到哪去了。剧本朝类型片上靠使得娱乐性在动画界无出其右,“动物城”的表像带来数不尽的萌点和新奇,而与人类社会并无区别的本质更让主题直指现实。【MD我这么严肃干嘛?真的炒鸡好看啊!!!第一次萌上动画CP了!快拍续集啊迪士尼!!

34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妹想到,老娘弯了一世,被一只动画狐狸掰直了。兔子我也爱!迪士尼启用女性主演真是太成功了,迪士尼现在从小孩就倡导的男女无差别教育好棒噢。警局前台基佬豹好萌!

36分钟前
  • 铎奇
  • 力荐

赞 看完赶脚世界都美好了

37分钟前
  • tina
  • 力荐

故事流程对小盆友来说不艰深对大盆友也不无聊。树懒那段,跟法国公务员打过交道的都会心一笑。兔子的微表情做得很棒。然而对所有的群体标签统一嘲讽的结果就是下意识也贴了标签(比如狐狸必然聪明却捞偏门,兔子一定是繁殖癌,猛兽全是雄性,etc)。最后,可惜世界不是一部迪斯尼出品的动画片。

42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树懒太他妈好笑了!!那两分钟我嗓子都哑了!!卧槽!!真是太他妈好笑了!!

44分钟前
  • 祥林嫂
  • 推荐

100个人可以看到100种解读,太多细节主题值得称道:重视与忽视、尝试与安定、偏见与包容、恐惧与误会…流俗或新鲜,都在这样一部颠覆性迪士尼作品里放大呈现。“我们都有很多弱点,却也有着更多珍贵的共通” 第一次摸到羊头的狐尼克、睡觉时数自己的羊、爸妈总会在紧急时刻来电…朱迪兔的道歉直接泪奔

4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不要看任何影评,如果可以预告片都别看,直接买票就好了。你要啥这电影里有啥!

52分钟前
  • 云淡风轻
  • 力荐

无论是人设,世界观,动画制作,还是剧本,都挑不出毛病来啊啊啊!!细节多到爆!!好幸福!!!!>w< 最难能可贵的是配角们的人物性格和形象设置都非常饱满(教父梗好惊喜>< ) 虽然是动画,但是剧本还是隐射很多人类社会的种族问题,以及政治两党上位之争的问题。另外我狐Nick的眼神是在太苏了TwT...

53分钟前
  • Digit Fungi
  • 力荐

不仅是个小孩子玩玩闹闹的喜剧动画,成年人同样可以很享受这个故事。一个动物的乌托邦,理想与现实。有一个有趣的案件,又有很多关于人类世界的暗喻与指涉,还有教父或毒师这样的小梗。以及狐狸和兔子都那么可爱,那么搭。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港真,面对人家动画片里连一把椅子扶手上的铝合金划痕都做得活灵活现的态度,咱们就默默低头学就好,不要一天到晚吹“国产视效大片”这个概念了,略尴尬

59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想嫁给又吊儿郎当又酷得不像话的狐狸先生。自认为是奥斯卡长篇动画的有力候选。啊啊啊,真的好好看,我要去二刷。

1小时前
  • 白桃苏打气泡水
  • 力荐

绝对的好片子 裂墙推荐。实在是因为另一场满了…随手挑了这个片子。真是5分钟一小笑 10分钟哄堂大笑。看那个又懒又慢树獭简直要锤墙了。旁边法国妹子精辟的吐槽!看!这是我们法国人。我要憋到内伤了。最后散场大家都静坐着等着整首歌放完…五星好评。2016年度十佳。

1小时前
  • 诗人橙子
  • 力荐

做冰棍那机智的不像话!!!全片最爱!!!想吃!!!

1小时前
  • 羚羊的灵魂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