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切瑟尔海滩上

爱情片英国2017

主演:西尔莎·罗南,艾米丽·沃森,安-玛莉·杜芙,萨缪尔·韦斯特,比利·豪尔,阿德里安·斯卡伯勒,碧碧·凯芙,拉斯穆斯·哈迪克,琼乔·奥雷尔,勃朗特·卡迈克尔,伯纳多·桑托斯,戴维·奥拉瓦莱·阿印德,泰·赫尔利,克莱尔·阿什顿,朵拉·布莱恩,罗伯特·斯蒂芬斯,丽塔·塔欣厄姆

导演:多米尼克·库克

 剧照

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2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3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4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5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6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3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4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5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6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7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8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9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3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上世纪60年代西方性解放运动来临之前,受过良好教育且深爱对方的两位年轻人在面对新婚初夜时,因担忧和恐惧而产生误解,最终分道扬镳、终身不再来往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史上最尴尬的初夜,背后竟是最纯情的真爱?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相信再纯洁的影迷,也一定看过不少床戏

商业片里有,文艺片里就更多了。

不管承担着画龙点睛,还是多此一举的功能,床戏都是影视剧中最好用、最“养眼”的表现形式。

但你见过一整部电影都在讲床戏的电影嘛?

在切瑟尔海滩上

改编自英国最会讲故事的文学大师,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小说。

就算你没听过他的名字,也应该听过他最出名的“虐番”——《赎罪》

原作者亲自编剧,还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这片最吸引我的,是女主演——西尔莎·罗南

从当年《赎罪》里的腹黑萝莉,《可爱的骨头》里的甜美少女,到《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甜点厨娘,从《布鲁克林》里的纽漂青年,再到《伯德小姐》里的率性girl……

她绝对是90后英国女演员里,最会演戏的那一个。

当然,这片的男主也不弱。

比利·豪尔,BBC新版《控方证人》的主演,还在《敦刻尔克》里打过酱油。

这实力杠杠的英伦班底,拍了个啥?

一对新婚夫妇的洞房花烛夜。

全片都在围绕着一场床戏在讲故事,前戏丰富、高潮激烈、后劲绵长。

看到这,老司机先别急着拿纸巾。

因为这是一场性生活不和谐引发的悲剧!

这漫长的床戏,称得上是影史上最尬的一场!

到底有多尬?怎么个尬法?

请听小影慢慢跟你讲。

电影的故事,从一对新婚夫妇,爱德华弗洛伦斯的酒店套房开始。

今晚就是那个大日子,两人正在你侬我侬之时,门外传来了粗暴的敲门声。

是两个笨手笨脚的服务生来送晚餐。

在此之前,他们刚刚打翻了红酒,然后掺了点水进去。

但是爱德华并没有喝出来,于是面对年轻的夫妻,这俩服务生完全没有尊重,举止粗暴,拿了小费之后还在走廊里发出哄堂大笑。

本来好好地晚餐,气氛开始就不太愉悦。

用餐过程中,弗洛伦斯说待会想去外面走走,但爱德华完全不这么想。

男孩子应该都懂的,春宵一刻值千金啊。

俩人小小的争执了一会,然后还是决定留在房间里,做该做的事。

然鹅,问题来了,俩人都是处,面对这场重头戏都相当紧张。

一会拉链拉不开、一会又抢着脱丝袜……

然后就姿势问题,纠结了好久。

作为新郎,爱德华那叫一个着急啊,很快把自己剥得只剩衬衫压了上去,然后……

找不到位置,嗯。

尽管自己也很紧张,弗洛伦斯还是用手慢慢引导着正确的方向。

但对于男主来说,第一次得到这种体验,真是太刺激了——随着几声呻吟,这位新郎就……完事儿了

唉,这床戏整的。

这么快、这么尬,怎么能拍成一整部电影?

其实,在这场床戏的每一个过程中,穿插了他们当初恋爱的过程

当初恋爱的时候可一点都不尬,全是甜!甜!甜!

男主爱德华,是个爱听电子摇滚,又喜欢研究历史的cool boy。

女主弗洛伦斯,是个爱听古典乐,还是弦乐四重奏乐队的淑女。

两个看似没啥交集的人,却巧合的一见钟情

某天爱德华拿到了历史学科的一级学位,兴奋不已,却无人和他分享喜悦。

憋得慌的他一口气跑到了城里,喝酒闲逛,来到了一个反核战宣讲会。

在宣讲会上,他一眼看到了发传单的弗洛伦斯,弗洛伦斯也一眼看到了他,主动上前和他说话。

爱德华把自己拿到学位的事情告诉了她,得到了对方温柔真诚的赞赏。

于是,两人开始聊天,感情慢慢升温。

一个是需要肯定和倾听的孤独boy,一个是需要新鲜和活力的传统girl,性格上简直是珠联璧合。

在女生眼里,他是她循规蹈矩的生活里,最不一样的存在。

在男生眼里,她是他沉闷生活里的一淙清泉。

约会、拥抱、亲吻,恋爱中的种种,都按照正常情侣的进程走下去,可谓是神仙伴侣本侣了。

可是在上演了一场史上最尬洞房花烛后,女生羞愧难当,逃到海滩上,男生恼羞成怒,乘势埋怨。

恐慌的弗洛伦斯说出“你在婚后可以和别人上床“的提议。

怒不可遏的爱德华则叱责“你是个性冷淡”

他们在切瑟尔海滩上大吵了一架,闹到分手,结束了这场仅仅维持了6个小时的婚姻。

这对被初夜搞砸的璧人,差的是性教育嘛?

爱德华可能没有,但弗洛伦斯曾经在婚前做了不少功课,已经尽可能的做足了心理准备。

就算第一次不顺利,两人还是可以慢慢磨合啊,怎么就闹到分手了呢?

实际上,在他们甜蜜的热恋之下,早就有一个无法弥补的矛盾,像定时炸弹一样埋伏着。

阶级差距。

尽管爱德华很酷,但他的家庭一点都不酷。

乡下小屋,交通不便。

一个为艺术痴狂的母亲,一言不合就裸奔;一个压力山大的父亲,眉头从来就没舒展过。

两个忧郁寡言的双胞胎妹妹,常年宅家不出门。

弗洛伦斯,其实是标准的温室花朵,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

出生在一个高知富裕的家庭,母亲喜欢在饭桌上聊政治,父亲开了个“高科技”工厂,还有个性格和自己差不多的妹妹。

13岁的时候去买火车票,她都要像背莎士比亚台词一样练习,成功买到后就觉得自己长大了,是社会人了。

弗洛伦斯在爱德华家里,是广受欢迎的完美媳妇。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连最难搞的婆婆,都会笑眯眯的和她聊艺术。

爱德华的父亲看到欢声笑语的家庭,只对儿子说了一句话:赶紧把这姑娘娶了!

爱德华在弗洛伦斯的家里,却是个备受嫌弃的“乡巴佬”。

弗洛伦斯的母亲曾经直接和友人抱怨自己的准女婿有多土,弗洛伦斯的父亲则一直对男方家境耿耿于怀。

二人的成长历程与文化认识差异,最终在新婚之日爆发出来。

如果是包办婚姻,还可以理解。

但他们是自由恋爱,深爱着彼此,就算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怎么着也得过个几年再炸。

新婚之夜就炸成这样,至于吗?——这是不少人给这部电影差评的主要原因。

但结合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片绝对是要上8分的。

《在切瑟尔海滩上》小说发表于2007年,但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62年

这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被解禁,披头士走红的前夕,被称为“最后的纯真年代”

对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英国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狠的特殊年代——有太多的天真,又有太多的禁忌。

《在切瑟尔海滩上》的小说开头,伊恩·麦克尤恩这么写道:

他们⽣活在⼀个根本不可能对性事困扰说长道短的年代。

这么一看,其实就很理解了。

不要小瞧一个时代对于年轻人的压力,更何况是这么敏感的事情,这么敏感的年轻人。

禁忌造成了无知,无知带来了误会。

最糟糕的是,女主还有被父亲骚扰的童年阴影。

其实刨开客观存在的阶级差距,和摆不上台面的性,这对情侣算得上是真·灵魂伴侣了。

尽管现在看来,这些都不足为提,更像是一个苍白的玩笑。

但这种时代背景下,宿命意味前,年轻灵魂在“小事”上的无力挣扎,难道不是每个年代都有的悲剧嘛?

这部由原作者亲自操刀的电影,将初夜的前戏、升温、高潮、结束和感情的相识、热恋、矛盾、分手巧妙结合。

再加上两位年轻主演的演技,把热恋时期的甜蜜温馨,新婚初夜的青涩懵懂、局促不安,再到最后海滩的矛盾爆发,都呈现得相当精彩。

罗南妹子的那双蓝眼睛啊,真是温柔得要滴出水来。

本来以为这片是春药,看到中间以为是糖果,没想到看到最后是毒药

女主真的是性冷淡嘛?

她后来再婚生了3个孩子。

男主真的是不行嘛?

他后来变成了左拥右抱的嬉皮士。

看到最后,让我哭的最凶的,并不是那个酷似《爱乐之城》“你在台上,我在台下”的相视一笑。

而是在切瑟尔海滩上,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冰冷的渐行渐远。

关于这段,有一句小说文本的评论,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他们(爱德华和弗洛伦斯)被困在⼀座孤岛上,岛就是⼀张床的尺寸,托起这座岛的海,却像人生那么浩瀚。”

《<在切瑟尔海滩上>译后记》黄昱宁

或许他们的感情,就像那瓶掺了水的红酒,并没有他们自己感觉得那么好。

或许他们只是在那个夜晚,刀锋转错了⽅向,本该刺破时代的锐利,最后伤害了对方和⾃⼰。

或许这部电影,就像海滩上那条鹅卵石道,只有走上去,自己脚下的感觉,才最真切。

 2 ) 看得略忧桑的吵架

前部分讲真节奏有点慢,零零散散插着回忆,终于看到高潮了,但是又觉得难受,也许初夜不和谐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问题,如同没有交流过性知识一样,他们也并没有向对方讲述最真实最深藏的想法和经历。是不爱吗,好像又很爱。婚姻,6小时就结束,就这样吵完气冲冲的结束,总是看得有点压抑有点难受。但是在沙滩上的画面真的是好简洁又好漂亮~

 3 ) 《在切瑟尔海滩上》——爱能比死还冷

在空荡的海滩上,在一艘破碎的渔船边,一对相爱的新婚夫妻在此永别。极简的构图带来无尽的视觉舒适,在那个性解放还未到来的年代,性爱一如波涛汹涌的海水一般让人不安。比较可悲的是,现在的年轻人还是没能逃脱类似的命运——通过色青文学或者色情影视获得性教育,以至于第一次实战总是带着恶心和恐惧。可以说,这个故事的悲剧来源是性教育的失败。妻子的蓝裙子在阴霾的海滩上美的令人心碎,蓝色是属于新娘的颜色,悲伤也是属于新娘的颜色。

第一次性爱的失败,带给这对年轻人的是颠覆式的毁灭。妻子的心里或许还隐藏着曾经遭到猥亵的秘密,而这只能令她倍感耻辱,以至于看到精液在腿上时失控大叫;丈夫虽然从恋爱之始便对性爱这件事蠢蠢欲动,奈何只有身体的冲动而毫无实战经验的他,将性爱失败的屈辱统统发泄在了年轻的妻子上,且妻子对性爱的怀疑更是让他有了埋怨的借口。这其实让我不合时宜的想起一个搞笑剧里的一句台词:“这就是年轻人,即便是世界末日来了也觉得他们自己最重要。”性爱,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其实也只是一件逐渐磨合的小事,而对这两个对此毫无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如洪水猛兽到来、需要慷慨就义般要命。

影片采用回忆插叙和现实交织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对爱人相爱到分手的过程。前半段很精彩,年轻的恋人寻求着奇迹的光芒,试图冲破阶级门第的观念勇敢在一起,然而并不都是美好:这其中男孩发现自己母亲的病情不得不真实展现在女孩面前时、他接受强势的岳父为他安排的工作时、他得知岳父一家为女儿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时,强烈的自备情绪和与此疯狂匹配的自尊心都为他后日不稳定的情绪埋下伏笔;而女孩在准备结婚前,不得不通过色青文学了解性爱这件事、以及看到自己父亲暴虐、酗酒的模样时,即将到来的婚姻带给她的只有焦虑和恐惧。

新婚的晚餐上,男孩并不适应有侍者服侍的环境,同样也喝不出来被兑了水的红酒,侍者的嘲笑如针般扎在他脆弱的自尊上。尽管女孩试图掩盖这一切,提出要到海滩上吃晚餐,男孩却只能用迫不及待的性爱掩盖自己的窘迫。本该是美好的前戏,这顿饭却生生吃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当丈夫强硬着心,担心自己的性生活被女孩破坏而立刻选择分手。多年后,他发现女孩嫁给了当年拉大提琴的查尔斯。这也是那个年代的局限,女人的选择并不多,另一方面,类似的阶级也使他们的思想更为相通。幸运的是,这个查尔斯想必要温柔、善解人意的多,所以女孩可以完美的平衡了家庭生活和事业的天平,在拥有了3个孩子数个孙子女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住了当年的梦想和优雅,在年华老去时实现了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

当新婚妻子在海滩上勇敢的说出“我是说当我同意某些事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要”这句话时,其实非常令人欣慰。这也是她自身性意识的觉醒,自己并不需要为了迎合、取悦某个人、而可以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需求,即便带着困惑也好、恐惧也好、甚至自己都不明白的原因也好,婚姻里不应该存在强迫、奉献性质的性爱关系,非婚姻关系也是如此。

 4 ) 影史最尴尬的初夜,也是最纯真的初恋

带图版原文地址

作为一个铁杆麦克尤恩书迷,这两年是幸福的:《在切瑟尔海滩上》、《时间里的孩子》、《儿童法案》先后被搬上银幕,后两部分别由卷福和弃疗姨艾玛·汤普森主演。

麦克尤恩的书至今改编最成功的依然是2007年的《赎罪》。虽然惜败于当年奥斯卡,但丝毫不影响它成为影迷心中的一代经典。里面的敦刻尔克长镜头在今年诺兰的《敦刻尔克》上映时还反复被拿出来比较。更重要的是,当年那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妹妹,不仅长大了,还主演了《在切瑟尔海滩上》,延续与麦克尤恩的不解之缘。



这几年在影院里看到的爱情片大多已经不是爱情片了。而是打着初恋、青梅竹马、蓝颜红颜各种名头,大玩荤段子、嘴炮、擦边球、用各种生编硬造的情节,来伪造爱的证明。

这些要花100分钟、用整个宇宙的巧合,才能让男女主人公认清彼此才是一生挚爱的电影,只见初夜不见初恋,只见性不见爱,莫名其妙地上床,莫名其妙地怀孕,莫名其妙地堕胎,莫名其妙地分开……全国观众都看够了。

初恋和真爱,可不可以用性来书写?可以的。

女主从头到尾脸上都写着性冷淡可不可以?可以的。

有的导演,能把床戏拍得既香艳又唯美,但是底子里的那种悸动和真情是看不到的。

而有个导演,他拍了个长到不行、尴尬到不行、难看到不行的床戏,却令人深深记住了男女主角那深沉、澄澈、纯度爆表的初恋。

就是这部《在切瑟尔海滩上》。

这部电影由BBC制作,英国国宝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亲自编剧,导演多米尼克·库克过往履历集中在英国国家剧院,执导过的影视作品貌似只有翻拍莎剧的《空王冠》。卡司也一水儿是BBC熟脸。可以说,本片的英伦血统比《赎罪》还要纯正(《赎罪》为环球影业作品)。

同时,原著虽然高度浓缩(整个故事仅仅发生在6小时以内),但算不上紧凑。相反夹杂着大量意识流的倒叙章节,将男女主角的一生都追溯了个遍。电影也延续了这种现实与闪回频频交错的叙事。

再加上缓慢的节奏,决定了这部片子不会是一部容易观看的电影。但它的走心、精良,加上改编上的可圈可点,都值得你沉下心去品味。

故事讲述的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对新婚小夫妻爱德华和弗洛伦斯在切瑟尔海滩度蜜月时,因为新婚初夜的紧张、恐惧而最终走向分道扬镳的故事。这场初夜戏贯穿了全片始终。

它有多尴尬呢?

明明自己是来度蜜月的,又在自己的酒店房间,两人却好像寄人篱下的小朋友,还不如侍应生来得理直气壮。吃饭的时候,男主还要忐忑不安地问你们必须在这儿吗?(看过唐顿的同学应该不会陌生,上流阶级吃饭时仆人会在旁边伺候)。

两人之间的差异及随之而来的紧绷感悄然蔓延,女主弗洛伦斯的父亲坐拥一座大工厂,平时的消遣是网球、板球,富家小姐弗洛伦斯学的是小提琴。而爱德华自己虽然在伦敦念历史系,但出身平民,家里有个疯癫的母亲,院子芜杂乱草丛生(花园可是英国人的本命啊)。

餐桌上,爱德华浑然不觉地喝着被掺了水的酒,在向新婚妻子表白“我爱你”时也被夹土豆的餐钳粗暴地打断,最后因为忘记给小费,出门后侍应生们毫不遮掩地爆笑(这一段让人想起《美人鱼》里派出所那两个警察),剩下小夫妻在屋内隔着凝滞的空气面面相觑。

爱德华的母亲(由一美前妻安-玛莉·杜芙饰演并贡献了全片最大尺度的演出)因为一场意外而导致大脑损伤,终日神志不清疯疯癫癫。爱德华突然对弗洛伦斯说:“我母亲脑子有问题,但我不是她,我不是我的家人。我现在很兴奋,好像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饰演爱德华的比利·豪尔身形高大,长相略带粗犷,很适合演这个一派天真热情的愣头青。

两人相识,是因为男主在学校拿了个一等荣誉学位(first class),但找不到人诉说(家人直接无视了他)。于是他骑了好远的自行车,又坐上公交,跑到牛津,随便走进一个酒吧,看到了女主。

然后他直接冲上去,搭讪词是这样的:“我能跟你说件事吗?我只是很想找个人说说。”

被这个傻小子搞懵逼了的女主,在完全不认识对方的情况下也善良地卖力捧场。本以为这是一次你来我往的礼貌交谈,结果男主突然粗暴地打断了她的发言,问你得了第几名。女主尴尬了半天,才羞涩地说,跟你一样。

男主语塞半天,说:“那你也是很棒棒”(Well done)。

有着一双温柔的蓝眼睛的西尔莎·罗南,向来长于塑造纤细敏感、天真雅致的女性。陷入初恋的弗洛伦斯可能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就一直在妥帖地照顾着爱德华的情绪和自尊,抚平他内心的柔软和脆弱。

在回忆段落中,她总是不遗余力地捧场,对他赞美,夸他特别,知道各种花草鸟兽的名字。替他照顾生病的母亲,打扫脏乱的房子。体贴入微到,爱德华的妹妹们爱她到极点,而父亲干脆直接下令“快娶了这个好女孩”。

于是女主的父亲给他找了个工作。两人顺理成章地结婚。影片里没有出现任何婚礼的细节,只有弗洛伦斯逃避选婚纱的碎片。

婚前,弗洛伦斯阅读了一本叫《爱,性和婚姻》的性教育书籍,得知“女人像门廊一样,让男人可以进入”,令她十分惊恐和厌恶。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嫁给深爱的爱德华。

再回到那场尴尬至极的床戏。

银幕上大概很难再看到这么令人不适的亲热戏,明明这两个年轻人均受过高等教育,性格天真温和善良,更重要的是深爱着彼此,但观感却无异于在观看一场强奸。

大特写不遗余力地捕捉着爱德华笨拙的动作,沉重的呼吸声和衣服摩擦的声音都被放大。当他的舌头粗暴地伸进弗洛伦斯嘴里时,你几乎能感觉快要窒息。

弗洛伦斯把他推开,爱德华粗暴地扯起了她的拉链,弗洛伦斯好几次提出自己来,他只是烦躁地叫她待着别动,然后把她转过来背对着自己。

但还是没有成功。这时爱德华爆发了。

“连最简单的小事我都做不好,我肯定有问题。”

弗洛伦斯尽管对性充满恐惧,又加上对爱德华暴力倾向的担忧。但她还是战战兢兢地躺到床上。

镜头反复切到爱德华抓着床沿的手上,以及男性躯体对女性躯体极其不舒服的压制。

哪怕在紧张到不行的时候,弗洛伦斯想起了书上的话,还是主动用手去引导爱德华。这一善意的举动却引起了爱德华剧烈的反应,提前缴械。

看着大腿根上的遗留物,弗洛伦斯突然崩溃,不顾一切地冲出房门,跑到海滩上。


影片发生的背景,是性解放运动(sexual liberation)尚未普及的60年代。在那之后,美国的年轻人们提出“要做爱,不要作战!”的口号。

披头士、嬉皮士、毒品、滥交、艾滋病像病毒一样扩散。而爱德华和弗洛伦斯所处的,正是最后的纯真年代。

弗洛伦斯虽然深爱着爱德华,但绝不盲从。她的琴友就曾经说过:“你看起来虽然很害羞,实际上还挺有主见的。”

在清冷萧瑟的切瑟尔海滩上,两人爆发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大争吵。

弗洛伦斯:这实在令人作呕。

爱德华:是你一直在拒绝让我靠近。

弗洛伦斯:我想让你开心,但我做不到。你总是索要更多我给不了的东西。哪怕我答应了,我也达不到你的这些要求。

爱德华:是钱的问题对吧?!

弗洛伦斯:你要这么想也行。

爱德华:别像个婊子一样说话。

弗洛伦斯:你能不能走开让我自己待着?

爱德华:我们还是可以让对方快乐。

弗洛伦斯:你可以去上别的女人,我不介意,我们可以继续在一起。

这句话直接引起了爱德华的彻底爆发。

两个深爱彼此的人离开了切瑟尔海滩,并将对方从生命里抹去。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不到六小时。

后来他成了嬉皮士,开了唱片店,有不止一个伴侣,他也终于从板球场上替富人们除草的穷小子,变成了衣冠楚楚的玩家。

醉生梦死中,他有一次恍惚提起,从前我认识一对纯洁无暇的恋人……

他的其中一个伴侣问:那她爱他吗?

短短半秒钟后,他回答,爱。

接着他怅然若失地说,她真的很爱他,不想让他失望。她想和他在一起,她想让他开心。

影片的结尾改动了原著。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两人隔着几十年的光阴泪眼婆娑地相看无言。

画面回到那一天的切瑟尔海滩上,她乞求他回头,他却背过了身。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弗洛伦斯就像你的初恋,秀秀气气白白净净,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坚持,但只要在你身边,就只会一门心思地对你好,不管你家里多落魄、母亲多疯癫。

而爱德华,莽莽撞撞,神经大条,一上来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一点点挫折都能轻而易举地击碎他的自尊。但是在你面前,他从来都不吝惜装疯卖傻,只要能逗你开心,他愿意当白痴。

但弗洛伦斯是性冷淡。

她不介意他有别的女人。他却极度介意她有这个想法。双方都把对方的感受看得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结果却是悲剧的。

是因为初夜的失败吗?是,又不完全是。

虽然中间隔着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和不容忽视的文化隔阂,但看完电影后,再联想起一些社会新闻——当下我国,性的教育和爱的教育,依然同等匮乏。

我们可以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艺术学、甚至是鸡汤学等方面去分析爱德华和弗洛伦斯的悲剧,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诸如:肉体和感情是可以分裂的吗?我们真的能够摆脱父母的影响去爱一个人吗?家庭出身不同的两个人真的能够在一起吗?为什么最初最纯的爱恋往往会失败?……

电影一样没有答案,只提供了丰富至极的细节和情绪烘托。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电影,大概就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信不少人会在观影时回忆起青春时的好奇和试探,以及后来如何从屡屡试错中学会在精神恋爱和身体和谐中寻找平衡,然后无可奈何地承认:

没有得到的那份爱,却成为了一生的牵挂。

 5 ) 残酷天使的行动纲领

你说你是如此那般的深爱着我,你是天堂的开门人,你付出了你的一切身心,只想让我快乐。最后,你用近乎卑微的姿态乞求我做你一辈子的奴隶。

你不是魔鬼,你比魔鬼更残忍,你是残酷的天使。

45年后,我老泪纵横的去完成了你的行动纲领。

这一场较量,你赢的漂亮又彻底,干净又利落,还让世人歌颂你、同情你、理解你,连我自己也恨不起你。你牛B啊!

 6 ) 爱情片力荐!

近年来很少遇见的美好英语片。无论是画面、故事还是音乐!净美的沙滩、没有手机通话的干扰,没有现代生活的急促与浮躁,其中的古典音乐,都让人享受着乡村生活的自然美!悲剧的结局,更是让人们在遗憾中享受着浓浓的幽思与回味!

父母们对子女婚事只有沟通与关怀,而没有中国式的强迫与包办,也更体现了西方人的教育观和文化观!

 短评

关于婚前性行为重要性的教育片,一定要同居试婚!真觉得婚姻不能完全建立在爱情之上,家庭背景,生活习性,兴趣爱好,至少要做到沟通和理解,此外尤其是三观要契合,性生活要和谐。很明显男女主在一见钟情之后,没有任何地方有共通点,既凸显了年少时爱情的纯粹,也意味着如果进入婚姻必然分道扬镳。

9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还行

看得我想灌他们春药

13分钟前
  • hellst
  • 还行

影片的前一个半小时事无巨细地展现了新婚夫妇尴尬而挫败的初夜,而最后的20分钟突然加速交代了男女主各自的一生,这一源自原著小说的节奏突变带来的情绪冲击是巨大的,我可太难过了😭这场只持续了六个小时的婚姻haunting了他们一生,海滩一别,便是永远,就像你我终将被毁坏的纯真年代💔

15分钟前
  • lilac
  • 推荐

爱情的分裂表面看来是男主不能接受女主的性恐惧和女主婚后生活的提议,实则是爱情里两个人权利与控制的选择。女主在男主的关系里偏向顺从,但二者的第一次相识,男主是坏男孩形象,尽管如此,女主还是主动出击,导演想告诉观众女主内心是个掌控者。她与查尔斯的关系在29分的排练里有暗示,只有查看出了她的铁面,即控方。而女主与男主的关系在新婚夜女主说我很恐惧,并小心询问男主是否愿意听她的小秘密(幼时被父亲猥亵)时,男主虽抱着她却粗暴解她裙子的拉链时进入死亡线。那一刻,女主幼时的恐惧启动,对男主的信任也完全瓦解。爱很脆弱,年轻的男主并不懂女主需要的安全感,或者女主只是享受乖乖女征服坏男孩的快感。查尔斯的细腻与服从,精神的琴瑟才符合女主的感情需求。一样是爱,一边是想要,一边是需要。导演耐心展示了普世的情爱困境

20分钟前
  • nico
  • 推荐

朋友:“看个电影把你给着急的,好像你能娶到罗南一样!”

24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头重脚轻。一段段回忆也没有情绪和人物塑造上层层递进的效果,反而令人困惑。导致大包袱甩出来的时候,内心和男主的表情一样都是WTF… 最后也只能强行伤感。好在两个演员都不错,连续合作了两部嘛虽然都好苦情…

26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门当户对绝不是一句空话,他的暴躁不自然,在热恋期被女孩盲目包容,结婚当天面对女孩的崩溃逃走,他想到的只是自己被humiliate,爆发争吵时中产家庭的女孩说请你走吧,工人家庭的男孩用尽全身力气聚集所有最难听的词汇砸向对方以为这样就能掩盖住那永远横在两人之间的自卑,还简单地以为一切都是money的问题,男孩啊,为什么永远那么晚熟。流水的男人铁打的罗南,她可真适合这种恬淡奶油气。前半段确实比较难看懂,进进退退半天才搞懂剧情,挺有意思的。

28分钟前
  • 开开!
  • 还行

英式小品,前面大部分笑点频现。可惜节奏没搞好,整体比例失衡,让后面的感人戏码很刻意。罗南果然是年轻一代里最会演戏的女演员之一。

29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眼泪根本止不住。伊恩麦克尤恩本人改的电影剧本,节奏太好了。西尔莎一如既往的很妙,男主角也毫不逊色。很有话剧感

31分钟前
  • 流风揽湖
  • 力荐

这哪里像新婚夫妇,分明是两个不熟悉的陌生人拘谨地在一起尴尬地用餐、尴尬地聊天,极力体谅着对方,却正在渐行渐远。善良的他们虽然深爱着彼此,却不知要走进婚姻,只有单纯的爱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背后还耸立着家庭阶层、认知水平、性格差异、价值感、道德观等等诸多大山。

35分钟前
  • 希音
  • 推荐

她和别人共同构建的生活,也许很圆满,但那并不意味着和你在一起也必然如此;这份圆满未必像看起来那样;如果是真的,那是别人做到了你不能做到的事;也或者更残忍,她最终变成了你期望的样子,但你却没有耐心等到那个时刻。这是个偶然想起会伤感一下的故事,但不必心有不甘。

38分钟前
  • 苏莫
  • 推荐

2018北影节03 今年北影节首场让我看哭的影片,太喜欢结尾那种真实感了。本以为是调侃婚前男女关系了解不深入的轻喜剧,但后面有了时代变迁之笔,让我体会到了男主特别多的遗憾,最后的高潮复显LALALAND。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梦想尚存,你我再相见,仍牵绊。

41分钟前
  • michaelchao_cc
  • 力荐

能陪你走到最后的那个人,他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个,他一定是最有耐心的那个。Ps.从《布鲁克林》开始,西尔莎·罗南的每一件裙子我都喜欢。

44分钟前
  • 时晨同学
  • 推荐

红酒可以兑水,感情却容不得稀释;演奏可以添人,性爱却不能被替换。曾经穿越七英里丛林只为见你一面,现在踉跄两英里海滩离你远些。昔日一场黑白电影、一段立体音乐都是催情药,而今一截裙摆拉链、一双笨重皮鞋都是柏林墙。那时你只识知更鸟,此时我熟稔摇滚乐。那时你我渐行渐远,此时终于无法靠近。

4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看了一下标记想看已经是2010年的事了,终于在几乎忘记小说内容的时候看上了。最喜欢的一本麦克尤恩,拍出来虽然缺点不少但还是挺喜欢。主要两个主角太有魅力。

47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

52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60/100 剧本毁电影的典范。本该是一个二人成长历程与文化认识差异最终在新婚之日爆发出的故事,结果我们在比重不算少的倒叙情节里几乎没看到真正有价值的素材,只把男女主人公完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还会让观众对罗南角色的纠结发出“就这点事?”的疑惑。

56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以非常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一段纯粹又哀伤的初恋。剧本很扎实,剪辑将结构的修整加了大分。前面的层次递进为最后十五分钟奠定了基础,虽然俗套但情感共鸣力量惊人。以及论婚前性关系的重要性!#2018BJIFF#

1小时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两主角都演得十分之好,为这个故事锦上添花。插入回忆的逻辑都是对的,是衔接上显得生硬,好在演员的状态确实十分之好。罗南去男主角家中一场戏令人十分动容。人生就是这样,无法重新运算互相纠缠而形成的遗憾,再一转身就是永远了。他们坐在床沿,便是走在人生的海滩上,乌鸫在叫唤着,还以为是夜莺。

1小时前
  • Morning
  • 推荐

导演说这部电影其实跟repression有关。在那个年代,人们不谈论性,“it's ok to have feelings, just don't show it". 带着这个角度去理解,电影就有点意思了。

1小时前
  • 八月 🍊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